十年寒窗苦讀。高考結束后,長期緊繃的神經終于得到放松。有學生開始徹夜打游戲,有學生失眠焦慮,還有學生竟開始學著抽煙喝酒……心理咨詢師提醒,高考后是學生出現心理波動的集中期,放松變成放縱,不僅傷身,更會埋下心理健康隱患。
心理咨詢師建議考生,從“梳理總結”“規律作息”“合理移情”“理性面對”幾個方面平穩度過考后心理波動期。
案例:高考后,從“嗨”得精疲力盡到“喪”得徹夜難眠
“高考沖刺的時候,每天熬得眼睛酸,當時我們經常用‘高考后一定徹底瘋一場’來激勵自己。高考結束后,我覺得解脫了,從當天晚上開始,我就開著電視、聽著音樂,還打著手游,爸爸媽媽可能覺得我這段時間辛苦,就沒有過多干涉。”高考生婷婷(化名)說,她一定要把自己累到精疲力盡才會睡覺,雖然第二天生物鐘還是會讓她按時醒來,但好像是逆反心理作祟,她故意要和自己的生物鐘反著來,以此來宣泄自己備考時的壓抑和緊張。
就這樣折騰了兩天,婷婷突然覺得這樣很沒有意思,而且也很想走出房門出去轉轉。和同學們打了幾通電話后得知,大家或者已經報名去駕校學車,或者正在計劃出游,或者四處找兼職體驗生活,根本沒有時間出來逛街、看電影。對比之下,婷婷覺得自己的生活太無聊。
從高考后的第三天開始,婷婷陷入了焦慮、懊惱,她總不由自主地回想自己在考場上沒有發揮好,繼而想到高考成績公布時,同學們都考上了心儀的大學,自己很可能沒有學上,還有可能從此和這些朋友失去聯系。這樣想著,婷婷開始徹夜難眠。
分析:高考前后生活狀態的巨大反差,使心理問題集中爆發
“高考后是各種心理問題的集中爆發期,學生從高三長期的高強度緊張狀態,突然變成松弛狀態,這兩者之間存在巨大心理落差和生活狀態的改變,讓許多考生難以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還有部分考生會牽連出許多壓抑中的心理問題,出現嚴重的‘考后后遺癥’。”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韓明芳介紹。
此時,考生出現悲傷沮喪、焦慮茫然、放縱補償的心情,只要在合理范圍內,均可以視作正常現象。學生、家長要坦然面對,學會主動表達“壞情緒”和“小情緒”。
但如果考生長期陷入嚴重的心理沖突,比如吃不下、睡不好,持續情緒低落,甚至感到悲觀,陷入自我否定,或者出現嚴重的生理紊亂,就需要引起警惕,說明考生目前承受的壓力已經突破了他的心理防御機制。
建議:梳理總結,規律作息,合理移情,理性面對
韓明芳建議,平穩度過考后心理波動期,可以從“梳理總結”“規律作息”“合理移情”“理性面對”等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高考結束后,考生應花一些時間去梳理總結整個中學時間的生活,比如整理圖書、寫一寫心路歷程等。其次,考生要注意,高考雖然結束了,但不應該立即改變作息時間,應循序漸進讓自己的身體適應新的生活規律,還可以在此期間,保持讀書、練字等好的生活習慣。此外,給自己規劃有意義的暑假生活,如參加社會實踐、做義工等,也是合理移情的重要方式,可以緩解焦慮。
還需要注意的是,在高考成績公布前后,還會出現一波心理波動。這需要學生、家長提前做好心理預設,理智看待高考成績,科學填報志愿。一方面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特長、性格特點,另一方面更多地了解自己可能就讀的專業,了解未來自己的學習狀態和就業前景,讓已經成為既定事實的“成績”,實現利益最大化。
此外,家長既可適度關注,但又不要過度卷入。要先留意自己的情緒狀態,及時調節,避免成為“負性情緒輸出源”,多認同孩子,多鼓勵、多支持,積極引導孩子正確看待高考成績,及時掌握和發現考生的心理和情緒變化,并及時進行疏導糾正。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俞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