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
離開學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對于剛進入大學的新生來說,有不少人是剛開始接觸個人理財、信用借貸等金融業務的,但是,有些違法違規的“校園貸”往往披著各種各樣的“馬甲”,讓校園學生難以分辨,對此,記者采訪了建行德州分行工作人員。
該工作人員說,“不良貸”主要是指那些利用虛假宣傳、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準等不合規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或給學生帶來惡意貸款的平臺。不良校園貸有費率不明、貸款門檻低、審核不嚴、不文明的催收手段、校園代理人無資質等風險問題,應加以識別。
校園“高利貸”是以超低月息為噱頭的校園貸分期,表面上有著“低息”假象,實際則是向學生加收利息,變為年利率超過36%的非法高利貸。大學生應注意了解貸款利率、還款期限、逾期后果等金融知識,堅決抵制高息貸及高利貸平臺,誤入陷阱要及時報警。
“多頭貸”主要指因從多個校園貸平臺進行貸款,形成一種“以貸還債”的貸款方式。“多頭貸”的問題不僅僅在于校園貸平臺是否正規,更在于大學生從多個校園貸平臺進行貸款而直接導致的還款壓力問題。大學生們要高度警惕因“多頭貸”而極易產生的巨額還款壓力。大學生在抵制“不良校園貸”的同時,應盡量少貸款,或盡量從銀行貸款平臺進行貸款。
“傳銷貸”主要指不法分子借助校園貸款平臺招募大學生作為校園代理,并要求其發展學生下線逐級斂財。判斷傳銷的三個標準:是否需要上交會費;是否需要發展下線;是否逐級提成。大學生們要了解傳銷詐騙的三個判斷標準,也要對各類以“校園貸款”名義進行的有關兼職代理保持警惕,謹防落入傳銷組織。
該工作人員表示,防范“不良校園貸”要做到“三不要”:不要沾惹“不良校園貸”;不要“非理性”消費;不要“采取極端的解決辦法”。
“要想避開借貸陷阱,大學生們首先要注意保護好個人身份信息,無論是身份證、學生證還是支付寶、銀行卡賬戶等個人信息,都不宜隨便透露給陌生人,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借用身份進行貸款或充當擔保人。同時,選擇正規借貸渠道。選擇銀行作為個人借貸的首選,謹防網絡借貸、校園貸、民間借貸等貸款渠道。在任何場合下都要謹慎充當擔保人,以免承擔貸款連帶責任。謹慎選擇寬松放貸條件的機構,正規機構的借貸流程都相對嚴謹,且銀行一般只針對部分優選人群提供個人無抵押貸款品種。”該工作人員介紹道。(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