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即將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幼小銜接班”要不要上?家長腦海中兩個聲音在“互搏”:“孩子教育要趁早,上學后老師講課進度快,零基礎的孩子跟不上”“要遵循孩子發展規律,‘知識搶跑’適得其反”。眾多家長在糾結中渴望老師給出專業建議。
10月20日,記者采訪德州幾家幼兒園園長、小學校長了解到,幼小銜接的關鍵是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的銜接,家長的重要任務是配合園、校做好孩子習慣養成,樹立規矩意識,激發孩子上學興趣。
上不上“幼小銜接班”?
自從兒子升入幼兒園大班,王女士就為要不要上幼小銜接班糾結,微信“寶媽群”里對這一話題的討論不斷,時不時有家長將自己收到的“幼小銜接課”宣傳單或者網課鏈接發到群中。
目前,王女士接觸的幼小銜接課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報名幼小銜接班,組班集中為孩子們教學;另一種是報名網課,由家長帶領孩子線上學習。兩種方式都涉及算數、拼音、識字等知識內容。
“我對這個話題了解得越多,越覺得幼小銜接很重要。但不知道該怎么做。”王女士之前認為兒子習慣較好,也有一定的專注力,基本能夠適應小學的學習特點,但在群里橫向對比:有孩子能夠認識超一千個生字、有孩子已經背過九九乘法表,還有孩子英語單詞拼寫也學會了。王女士頓感壓力倍增。
幼小銜接能培養“規矩意識”
德州自去年秋季學期開學全面啟動幼小科學銜接工作,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接觸“幼小銜接”的概念。但究竟“銜接”什么?很多家長將此誤解為“知識類”銜接。德州市湖濱北路小學校長馬瑞娟表示,“幼小銜接更重要的是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的銜接,做好這兩點,知識學習將水到渠成。”
“每年秋季開學,我們在一年級學生教學管理上,都面臨一個問題,就是部分學生沒有‘規矩意識’,上課期間隨意走動、說話,老師需要多次糾正才能改過來。還有的學生沒有好的學習習慣,老師讓打開課本、開始讀課文等等,每一個動作都慢半拍,最后結果就是跟不上老師的進度。”馬瑞娟說,“幼小銜接”的目的就是解決這些問題。
“而且,一年級堅持‘零基礎’教學,如果家長在一年級前只是片面追求知識學習,很容易出現‘二年級效應’。”馬瑞娟說,教學中也發現部分學生一年級時思維敏捷、記憶力好,但步入二年級后難以適應,這種落差不僅體現在學習成績上,對孩子的心態影響也很大,歸根結底是“吃老本”的弊端。
園校“牽手”減緩幼小銜接坡度
“小朋友們,請聽口令——‘5’!”老師一聲令下,正在圍成圓圈緩慢轉圈的孩子們立刻分解開,并迅速擁抱周圍的小朋友,形成5個人一組的小隊。這是德州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幼兒園正在進行的游戲課堂,小朋友們在游戲中不僅學習如何組成“5”,還鍛煉了運動能力、配合能力。
德州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幼兒園園長曹志敏介紹,這是以游戲的方式幫助孩子學習“數”的概念,以及如何分解組合,這是幼小銜接中滲透式學習的一種方式。類似的學習還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一日生活習慣養成中,讓孩子自己吃飯、洗勺子,并安排值日生,養成好習慣;日常教學中,通過情景模擬教給孩子安全意識;在游戲活動中,通過分組、排隊引入‘數’的概念;通過混班混齡讓學生適應不同環境,發展人際交往的能力等等。同時,將這些內容與該園的幼小銜接校進行充分溝通,確保教學方式統一。
為了讓家長們更加了解、支持幼兒園的教學工作,德州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幼兒園打印了《幼小銜接家長指導手冊》,錄制了漫畫版《入園須知》,尤其是在大班學生即將畢業時,幼兒園會與學校溝通,開展入校參觀、模擬上課、互贈禮物等活動。每年大班畢業典禮上,會邀請小學校長、老師到場“迎接即將升入一年級”的小朋友,讓孩子在心理上充滿期待。
據了解,自去年秋季開學德州啟動幼小銜接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探索,全市1900多所幼兒園都積極行動起來,以園校“牽手”減緩幼小銜接坡度,擴大幼小銜接工作覆蓋面。
家長應激發孩子上學興趣
“家長在幼小銜接方面的焦慮,主要源于沒有找準家庭教育的定位,將精力放在了‘知識學習’上。實際上,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做好心理、生活準備,其中幫助激發孩子上小學的興趣很關鍵。”馬瑞娟介紹,讓孩子認識到“我要正式成為一年級學生了”,并樹立“我能克服出現的小意外,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的信心。
家長可以常帶孩子到將要就讀的小學實地參觀,與孩子一起熟悉學校的環境,如:教學樓、圖書室、微機室、操場等,激發孩子對學校的向往。還可以邀請周圍認識的小學生來家做客,讓他們講講學校的事情,如:上課、學習、考試、活動等,讓孩子對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前有所了解,消除對小學的陌生感。家長要以積極的態度去影響孩子,激發孩子即將成為小學生的榮譽感。
在生活準備上,要教會孩子熟悉家到學校的路線、適應小學作息時間,能自己整理書包、書籍、學習用品,做到有條理,會使用學習用品,用完及時歸位;發現身體不舒服時要及時尋找老師幫助;交往方面應具備愿意主動跟別人交流、結交新朋友的能力等。
“家校園”配合,孩子教育“5+2>7”
在采訪中,校長、園長均提到家庭教育在幼小銜接中的作用,呼吁“家校園”配合,形成“5+2>7”的家校教育合力。
“我們已經開設了家長沙龍、家長課堂,讓家長充分了解幼兒成長規律,理解幼兒園、學校的教學方式,希望家庭教育也保持步調一致。”曹志敏介紹,幼兒階段習慣養成很重要,家長積極和教師的溝通十分關鍵。
“家校園”溝通,一方面能客觀反映孩子在家中學習、飲食、娛樂和休息等方面的各種表現,以便教師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況,有助于教師形成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還可以對老師的教育教學方法、各項管理措施積極提出合理的建議,最終目的是使雙方在教育方法上取得一致,助力孩子全面健康成長。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俞榮 攝影 李琪
家長“幼小銜接”小課堂
德州市教育和體育局組織編寫了《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工作指導手冊》,對家長在幼小銜接方面的疑問做集中解答。
如何引導孩子處理與同學之間的矛盾?
孩子每天在學校都有相當長的活動時間,同學之間一起學習、交流和活動,彼此間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和摩擦。當孩子遇到矛盾解決不了而回家告訴家長時,家長應認真傾聽孩子的敘述,幫助孩子客觀地分析問題,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矛盾,不要進行過多的干涉,更不能采取過激的態度和方法,反之,將會影響孩子之間的交往,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如何在家中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
1.為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學習的地方應遠離過道,避免他人來回走動影響孩子;墻面布置不應過于花哨;電視、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要擺放在較遠的位置。
2.在孩子專注于學習時,大人不宜隨便打攪,應在告一段落時,再提出要求。
3.在家中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當事情完成后,家長要及時進行鼓勵評價,讓孩子產生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就感,,培養孩子形成有始有終做好每培養孩子形成有始有終做好每件事的良好習慣件事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