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津縣教體局扎實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見效——
作業不回家 課程有特色
棠湖小學“棠湖塤”課后服務社團
雙碓中學書法課后服務社團
張傲明德小學航模課后服務社團
□本報記者 李藝 本報通訊員 祝笑寒
“課后服務太棒了!孩子在學校完成作業后,老師會帶領他們進行跑步、跳繩、打籃球、讀書等拓展活動,讓學生全面發展,簡直太省心了。”3月24日下午,在柴胡店鎮尤集小學門口,等待接孩子的家長時翠霞說。
寧津縣教體局扎實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見效,細化措施、壓實責任,開展“作業不回家”專項行動,促進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強課提質”。
開展專項行動減輕學生負擔
2月13日,寧津縣教體局成立專項督導小組,以“四不兩直”的方式先后到第一實驗小學、振華小學、新城實驗學校等8所學校督查“雙減”及校外培訓機構廣告治理等工作,實地查看學校課后作業布置及課后服務活動開展情況。
針對部分學校家庭作業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等問題,寧津縣教體局出臺“作業不回家”專項行動方案,結合課后服務機制,建立起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提升作業管理能力的制度,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杜絕家庭作業過多、質量不高等現象。“專項行動的工作目標是進一步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寧津縣教體局基礎教育科科長賈鳳琦介紹。
寧津縣各學校積極響應,迅速開展專項行動,通過簽字儀式、召開專題推進會議等方式,對“作業不回家”專項行動進行廣泛動員部署,建立起與常規教研和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機對接和融合。寧津縣教體局還將“作業不回家”行動作為常態化督查項目,從各小學、初中、城區、鄉鎮隨機抽取學校對“作業不回家”專項行動開展情況進行抽查。截至目前已抽查學校80所,通過問題反饋督促整改,助力“雙減”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研發特色課程推進素質教育
“陶塤、陶藝、十二孔陶笛、六孔陶笛、古琴等課程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塤音笛韻陶冶情操’品牌課程是學生人數最多的課后服務社團項目。”寧津縣棠湖小學社團老師張曉丹介紹。
寧津縣各學校結合辦學特色、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研發特色課后服務課程,以更加多元的方式滿足學生個性需求,促進學生快樂成長。寧津縣棠湖小學成立“塤音笛韻陶冶情操”品牌工作室,研發出相關的校本教材,組建了所獨有的取泥、制坯、開孔、調音、燒制、吹奏的“棠湖塤”課后服務社團。大曹鎮張傲明德小學開設航模課程,寧城街道振華小學開設“唱響振華”音樂課程,張大莊鎮高橋小學開設“烹制”勞動課程。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特色課,不僅給孩子們提供學習的機會、為孩子們個性成長搭建了平臺,還充分挖掘每一個孩子的潛能,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需求,讓他們真正從課后活動中受益。
創新作業設計做到“減量增質”
撰寫小報、跟著名著去旅行、植物成長日記、奇思妙想改舊物……在寧津縣第一實驗小學,具有趣味性的作業讓學生發散思維,在快樂中求知。
寧津縣第一實驗小學圍繞“減量增質”這一主線,構建基礎作業、超學科作業、家庭作業相結合的“1+N+1”作業模式,基礎作業由課后服務教師檢查批閱輔導,超學科作業拓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家庭作業安排學生勞動實踐、體育鍛煉等。“我們一直在探索‘雙減’下優化作業設計的有效路徑,把學科作業量控制好的同時,增加探究類、體驗類、實踐類作業。”校長李昌建介紹。
寧津縣第二實驗中學立足“五育”并舉的理念,作業設計打破學科壁壘,整合智育、德育、體育、美育、勞育要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作業菜單。開展“情系家鄉走進德百歡樂谷感受幸福新寧津”紅色研學,融合德育、美育等要素,讓學生走出校園,充分感受地方特色和文化遺產,培養熱愛家鄉、傳承家鄉文化的情懷。舉辦各種節日活動,融合美育、勞育、德育要素,如端午節組織學生包粽子、繪龍舟,植樹節組織學生開展植樹護綠主題實踐活動等,讓學生悟勞動之美、享成長之樂。
“寧津縣教體系統將進一步提高作業設計能力,提升作業管理水平和課堂管理水平,切實減輕學生和家長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寧津縣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清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