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過高易引發腦卒中,專家指出——“控醇”應從飲食抓起
□本報記者 石少軍 本報通訊員 楊梅
今年5月是第4個全國“膽固醇月”,那么膽固醇對身體有哪些影響,在飲食中該注意哪些問題?5月15日,記者采訪了德州市立醫院心內科主任吳文哲。“膽固醇指標異常是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臟性猝死和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 ”吳文哲介紹,膽固醇主要分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兩種,前者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后者會附著在血管壁上,一旦過量,就會導致動脈硬化。
吳文哲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危害極大,會使血液變稠,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塊,逐漸堵塞血管,引發冠心病和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更危險的是,不穩定的斑塊破裂或脫落,會在短時間內堵塞血管,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腦中風,危及生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像一個沉默的殺手,不斷破壞著血管的健康,卻沒有明顯的癥狀,一旦發生心梗、腦梗便為時已晚,因此平時要做好預防及控制。“居民應定期進行血脂檢查,知曉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評估患病風險,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吳文哲建議,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應每半年測1次血脂;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后女性,應每年進行血脂檢測;20歲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測量1次血脂。“膽固醇指標異常者,應在飲食方面進行控制,少吃動物肝臟、甜食,多吃新鮮蔬果,多進行體育鍛煉。如果改變生活方式仍不能使指標降至理想水平,就必須開始用藥物治療。他汀類藥物是目前全球臨床上用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首選藥物,療效最強,同時可以穩定并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吳文哲說,需要提醒的是,“控醇”是一個長期過程,應遵醫囑服藥,不能因為指標暫時下降就停藥,否則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