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俞榮 通訊員 趙霞
最近兩天,夏天的太陽“火力全開”,很多市民出現乏力、頭暈、胸悶、食欲不振等癥狀。18日,記者在德州聯合醫院了解到,近日接診的心腦血管患者明顯增多。對此,德州聯合醫院心內科副主任王小靜提醒市民:受夏季多汗、血液黏稠度增高以及高溫心煩等影響,心腦血管疾病一旦發作,容易誘發心梗、腦卒中等急癥。
案例
連續加班熬夜,50歲男子出現腦梗塞
李先生剛過50歲,因最近需要加班熬夜,近一周來明顯感覺頭暈、手麻。最初他認為是頸椎病犯了,但請假休息了一天,睡醒后還是昏昏沉沉,右手臂沒有力氣,需要10多分鐘才能恢復。
意識到身體可能出現問題,他急忙來到醫院就診。經檢查,李先生左腦有梗塞病灶,屬于輕微的腦梗癥狀,是中風前兆。因為該癥狀休息后能恢復,很多人往往并不在意,但是如果不及時治療,有可能出現嚴重中風。
夏季天氣炎熱,是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高峰,對于70歲以上的老人,酗酒、熬夜的人來說尤其要注意身體。不要忽略身體出現的無力、軟麻等癥狀。
別把頭暈惡心當中暑,有可能是心腦血管疾病
“大夫,我最近很注意控制飲食,也和之前一樣服用藥物,可就是感覺到全身沒勁,心慌惡心。”王大爺是多年高血壓患者,進入夏季以來,他唯恐血壓升高,雖然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注意,但近日還是感覺到頭暈惡心。
為此,王大爺來到醫院做檢查,可檢查結果卻出乎意料,自己竟然出現了低血壓,這令王大爺十分不解。
其實,夏季天氣炎熱,血管容易擴張,人體出汗后如果不能及時補充水分,就會導致血容量相對不足,造成低血壓,讓人感到頭暈、疲倦、四肢乏力甚至會發生暈厥、休克。而這些癥狀與中暑相似,也使很多人延誤治療。因此,夏季不但要重視高血壓,也要防止低血壓,更不要擅自增加降壓藥劑量。
建議
精神調養——保持平穩心態,“靜”為先
王小靜介紹,在臨床上,很多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發病前有大怒的經歷。炎熱夏季,容易使人情緒激動,這也是誘發血壓驟升的重要因素。此季,宜以養“靜”為先,避免惱怒。
尤其是老年人,血管較為脆弱,高溫天氣更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悅。可以多參加釣魚、繪畫、書法等,一方面達到調養心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相當于給血管“放假”。
環境調養——空調不低于25℃,超32℃別出門
環境調養是指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盡量處于最適宜的環境中,溫差過大,血管難以適應容易病發。首先,空調房溫度盡量不低于25℃,房間要經常通風,當感覺有涼意時,一定起來走動走動,加速血液循環。
當戶外環境氣溫達到32℃時,老年人要避免外出,減少體力活動,尤其要避免去溫度高、濕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從溫度高的室外回到空調房時,一定要先在室外陰涼處待一會兒再進入。
起居調養——每天睡午覺,才能養足精神
夏季晝長夜短,午睡對減少疾病起著關鍵作用,一般來說午睡一個小時為宜。同時,午睡可以預防冠心病,對預防心肌梗塞也有積極作用。
不過,午睡醒來不宜急忙起床,以免造成腦供血不足,應該在睡醒后稍躺10分鐘再起。為了保證午睡質量,午餐不宜飲酒、咖啡和濃茶,而且不宜吃飽后便睡,應活動10分鐘后再就寢,并且采取平臥姿勢。
運動調養——傍晚適度鍛煉,避免激烈運動
夏季,心腦血管清晨犯病的幾率較高,建議老年人減少或推遲夏季清晨活動的時間。
傍晚和晚飯后運動最為合適,應盡量選擇散步、太極拳等舒緩運動,運動場地宜在公園、河邊、林蔭道旁進行,持續運動量一般不超過一小時。運動后要及時補充水分,但避免喝冷飲。
對于40歲以上、高血脂、血壓不穩的人運動中不可“猛然回頭”,這一動作可能會成為心腦血管崩潰的導火索。
藥物調養——降壓藥按時吃,嘗試“冬病夏治”
心腦血管病病發作和高血壓有密切關系,如果一直服用降壓藥,血壓便會得到有效控制。夏天,人體血壓、血糖會相對較低,有些人會擅自停藥或減藥,一旦停用,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會迅速上升。
不過,夏季卻是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的最佳治療期,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腹瀉等陽虛癥,在夏季應該細心調養,可以起到防治的效果。
飲食調養——保證水分充足
夏季飲食宜清淡,同時還要多吃些新鮮蔬菜、瓜果及豆類制品,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后應喝一杯水,如半夜醒來時也可適量補充水分,從而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形成,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突發。
此外,粥能補益陰液、生發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是夏季養生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