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室溫不能過低、慎食冰冷食物
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明凱通訊員劉珊珊)
7月7日開始進入小暑節氣。小暑節氣的到來,預示著即將進入伏天,這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中醫養生保健講究順應四時變化,小暑時節后天氣開始炎熱,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節,也是人們容易感到心煩不安和疲倦乏累的時候。德州市中醫院治未病科主任許海濤提醒,小暑養生要注意調養身體,保護體內的陽氣,尤其是在進入伏天時,更要注意身體排毒。
小暑節氣要少動多靜。從中醫角度來講,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體陽氣趨于體表,而體內陽氣則較虛,再加上外界陽熱較盛,出汗較多,人體的能量消耗較大,此時宜遵循“少動多靜”的養生原則。
夏季運動時間宜在清晨或傍晚,此時天氣涼爽,可以采用健步走、慢跑、打太極拳等運動緩和的項目進行體育鍛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且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以免汗出太過,損傷陽氣,耗傷陰氣,且運動后不可用冷水淋浴或沖頭。
許海濤表示,進入小暑,要防暑還要防寒。氣溫升高,人體血管處于擴張狀態。如果此時進入溫度過低的房間,或進食冰冷的食物,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所以開空調溫度不能過低,應避免長時間直吹,并保護好人體薄弱部位,如頸部和后心。
“夏天飲食吃到七八分飽就可以,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營養搭配,不要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氣影響食欲不振,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夏季應多食用低糖、低鹽、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盡量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可以多吃冬瓜、白蘿卜、番茄等這類化濕通淤、有助于改善腸胃功能的食物,飲用決明子茶、大麥茶、菊花茶、苦丁茶、綠豆湯等飲料。”許海濤說。
夏季中醫養生與治病方面有“冬病夏治”之說,體現了中醫學“治未病”的思想。《內經》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冬病的形成多以寒邪侵入為外因,以患者機體的陽氣不足,體質虛弱為內因,像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風濕痹癥等慢性疾病都適合在夏季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