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滔滔渤海灣,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茫茫戈壁灘,留下幾多英雄傳奇。在慶祝建黨95周年之際,我有幸拜讀了陳璞平老師所著的《兵出渤海灣——八千山東好漢西征傳奇》一書。這是一本反映解放戰爭時期,八千山東好漢浴血大西北、屯墾戍邊疆的史料專著。書中以編年體的形式,用約40萬字的篇幅,記錄了渤海教導旅——這支從德州走出的部隊,組建、整編、西征、屯墾的歷史;并以群像的方式刻畫了一群魯西北農民,在黨的教導下成長為解放軍戰士的歷程。為最大程度上還原這段真實的歷史,作者除廣泛搜索查閱歷史資料外,更是不遠萬里親赴新疆,對渤海教導旅及兵團老戰士王傳文、王書文、劉雙全、張斌等十幾位歷史親歷者進行了面對面采訪。這些鮮活生動的第一手資料,加上上百張珍貴的歷史圖片,在確保本書歷史真實性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本書的可讀性和觀賞性,更加引人入勝。
??? 當然,本書最大的看點并不是書中那些真實精彩的戰斗故事,也不是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軼聞,而是在鑄就這份苦難輝煌的過程中,山東好漢們所表現出的忠于信仰、艱苦奮斗和顧全大局的精神。遙想當年,家鄉解放,這群剛剛翻身的農民子弟,懷著對共產黨的無限熱愛,積極響應黨中央關于“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的號召,毅然放下手中的鎬頭鐵鍬,告別家中的父母妻兒,離開故鄉踏上了漫漫的西征道路。西進途中,這些拿槍不久的解放軍戰士,在黨的領導下,克服裝備簡陋、人地兩疏的劣勢,依靠頑強的作戰意志,同裝備精良數倍于己的敵人浴血奮戰,在歷經運安、宜瓦、黃龍、西府、永豐、陜中、扶眉、隴青等無數血與火的考驗后,最終成功擊敗強敵并穿越“死亡之海”,高唱凱歌挺進新疆,取得了西北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天山腳下,身為凡人的他們,面對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和完全陌生的人文環境,思想并非從來沒有動搖過。但在人民事業的大格局與個人得失的小利益間進行抉擇時,他們則毫不猶豫選擇了前者。于是,在勝利完成新疆平叛剿匪的任務后,他們再一次響應黨中央號召,拾起在老家早已用慣的鎬頭,成了一手拿槍、一手拿鎬,扎根邊疆、永不換防的建設兵團戰士,用犧牲小我顧全大局的無私奉獻,把他鄉當故鄉,在新疆譜寫出一曲曲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壯美篇章。“丹青難寫是精神”,世間最為可貴的也是精神。在告別血雨腥風、走過艱難困苦后的今天,身處和平富裕環境下的我們往往會低估革命的殘酷、建設的艱辛,從而忘卻昂首就義的英勇,日月換天的奇崛。所以,當面對現實中一些光怪陸離時,便容易陷入內心的迷茫,最終導致對信仰的動搖。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有必要靜下浮躁的心閱讀此書,重溫當年那段光榮歷史,從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中尋找并獲得向上的精神力量,來鼓舞支撐我們在改革發展新的偉大征程中攻堅克難、砥礪前行。
??? 我想,這也許就是閱讀《兵出渤海灣》一書的最大意義所在吧。
??? □王大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