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載:1935年5月22日,中央紅軍為搶渡大渡河,派紅二連率先冒險、借道進入彝人區,演繹了彝族首領小葉丹與劉伯承“彝海結盟”的歷史佳話;該連官兵饑腸轆轆,卻不動群眾一粒糧,夜雨連綿卻不進民房,且遵守“水缸不滿不走、院子不凈不走、借東西不還不走”等“五不走”的群眾紀律。
??? 千言萬語話長征,最是軍民魚水情。紅軍面對圍追堵截和重重天險,為何能突出重圍絕處逢生?答案雖多,但水有源、樹有根,其中最重要的是紅軍來自人民、扎根人民、依靠人民、為著人民;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紅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不怕遠征難的背后是人民群眾拋家舍業、舍命相隨的真心擁護:“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個親骨肉含淚送去上戰場,最后的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我軍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軍隊人民愛,人民軍隊愛人民。正因堅信“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和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軍隊才所向披靡。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真理讓我軍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 然而,遠離長征的槍林彈雨,沐浴時代的風花雪月,有些干部忽視了黨群、軍民間的魚水關系,淡忘了崢嶸歲月的艱辛,淡忘了陜北老鄉和沂蒙紅嫂的養育,淡忘了當年的擔架、如流的推車,疏遠、偏離甚至顛倒了公仆關系。必須高度警惕脫離群眾的危險,經常反躬自問,及時校正人生坐標。億萬軍民萬眾一心,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義無反顧奮斗到底,反之,就會誤入歧途甚至走上不歸路。
??? 今天,我們的國家面貌、軍隊建設和人民生活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不管怎么變,“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的真諦沒有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還要攻克一個個“婁山關”,翻越一座座“夾金山”,突破一道道“臘子口”。因此,要銘記和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祌,始終保持那么一種執著追求,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進取精神,唯此才能“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
???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筆者心中再次響起習近平同志25年前在福建時,寫的《七律·軍民情》中那飽含深情的詩句:“挽住云河洗天青,閩山閩水物華新。小梅正吐黃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馭南風冬亦暖,我臨東海情同深。難得舉城作一慶,愛我人民愛我軍。 ”
□岳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