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海
??? 古往今來,以讀書下酒者不乏其人。最著名的是以《漢書》下酒的宋代文人蘇舜欽,其后效仿者不乏其人。如明代史可法有詩句:“斗酒縱觀廿一史,爐香靜對十三經(jīng)”,一斗酒遍觀滄海桑田,風(fēng)云變幻,展現(xiàn)出作者的颯颯英氣。明末金圣嘆品評才子書,動輒大呼“當(dāng)浮一大白”,儼然以酒興深淺為衡文標(biāo)準(zhǔn)。
??? 清代名臣于成龍則以讀唐詩下酒:“夜酒一壺,直錢四文,無下酒物,亦不用箸筷,讀唐詩寫俚語,痛哭流涕,并不知杯中之為酒為淚也。”清代文人屈大均《吊雪庵和尚》一詩中有“一頁《離騷》酒一杯”之句。民國文人聞一多,每次上課前總頗為動情地邊敲桌子邊和著節(jié)拍,唱“熟讀《離騷》,痛飲酒,方為真名士”。
??? 臺灣作家林清玄,也將古人的詩詞當(dāng)成了下酒之物。他說:“喝淡酒的時候,宜讀李清照;喝甜酒時,宜讀柳永;喝烈酒則大歌東坡詞。其他如辛棄疾,應(yīng)飲高粱小口;讀放翁,應(yīng)大口大喝大曲;讀李后主,要用馬祖老酒煮姜葉到出怨苦味時最好;至于陶淵明、李太白則濃淡皆宜,狂飲細(xì)品皆可。”可謂比喻貼切,深得酒趣詩味!
??? 董橋也常用“可下酒”來稱贊別人。如他說張充和的小楷字,“漂亮得可下酒,難得極了”。他還說,“趙夢斛的畫可以用來下酒”。胡洪俠在《微書話》中,講到丁學(xué)良教授講的“酒故事”,足可用來下酒……看來這文人之下酒菜,也是極具文化味。讀書下酒,體現(xiàn)文人的豪放氣質(zhì);讀詩下酒,則表現(xiàn)了讀書人的浪漫詩心;讀畫下酒,體現(xiàn)了文人之美學(xué)追求與放達(dá)性情……
??? 總之,且讀且吟,可謂最具中國文化特色,最有歷史韻味的飲酒方式和讀書方式了。可惜,今人嗜酒者多,讀書者少,且飲且讀者更少,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