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摩
??? 秋已過半,霜天漸繁,仰頭是一片爽朗干凈的蒼穹。秋陽高墜,和光煦煦,偶然投向窗外的一瞥,恰見一群人字形排列的候鳥,扇動著翅膀,霍霍飛過。“鴻雁來,菊花開,蟋蟀在戶。”無論是從容綻開的素菊,還是悠然自忘的池魚,無論是響徹蒼穹的哨歌,還是新透紗窗的秋聲,北國之秋,總顯得格外文氣。在這一派清淡閑雅的風致中,人們煮酒吟詩、讀書品茶,自然容易安靜、肅穆,陷入沉思。
??? 然而,在農家看來,秋卻是另一番景致。
??? 中秋過后,剛收完玉米的農人,又開始張羅種冬小麥:澆水、選種、拌種、深耕、施肥、播種……即使在國定假期如中秋、國慶期間,農田也總有忙不完的活計。說到中秋,農人眼中的節日其實別有含義。
??? 熟悉耕作傳統的農人尤其重視中秋,因為這是一年中最后一個盛大的節日。天色剛剛擦黑,圓月開始明亮,人們就忙著擺供桌、上瓜果。文人眼中的秋天多是清苦蕭瑟,但在農人看來,它是一年豐收的好季節。耕種在人,令植物生長的卻是神。于是人們將各樣出產擇其優品——大個蘋果、香熟柿子、水靈靈紫晶般的葡萄、紅彤彤橢圓形甜棗,一一裝盤,朝東而置,待明月高升則生火、焚香、燒紙、敬拜神靈。
??? 這種自農業社會傳下來的儀式,可稱為“秋祭”。
??? 農業社會,大自然和人的生活、命運是緊密相連的。陰晴雨雪,旱澇歉豐,都不在人的掌握之中。只好肅穆、敬畏和感恩。
??? 現在呢?人們已經可以自由掌握命運,不再靠天吃飯了嗎?我們有農業方面的專家,有基因工程,有先進的科技支持農業的發展……然而,只要走入田間地頭,走入狹街窄巷,實地考察或和農人、菜販交談,就會重新認識土地和人的關系、自然和人的關系。
??? 所以,中秋節的含義,不僅僅是家人團圓、親戚相聚,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感恩土地、敬畏自然,體味辛勤耕耘帶來的豐厚收獲。
??? 當節日沖破狹隘的血緣關系,以土地為紐帶,將那些被喂養的人們聯結起來時,它才真正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團團圓圓、長長久久。
??? 現代人離土地越來越遠,離傳統文化也越來越遠,數典忘祖,心無所懼。也許是社會變革過程中棄舊迎新必然的遺憾,也許是一種飄無根蒂、精神失怙的悲哀。
??? 然而無論何時都不可忘記:土地是寬廣的、渾厚的、知恩圖報的。
??? 人也該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