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寒夜讀書忘卻眠”“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講的是讀書刻苦;“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講的是讀書辛苦;更苦的要數苦思冥想,“書從疑處翻成悟”“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以致“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由此,古人留下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名言佳句。
難味:難古人讀書難,難在既沒有書讀,也沒有地方讀,還沒有錢讀。在印刷術和造紙術發明之前,得用手抄寫在竹簡或者木櫝上,一片竹簡、木櫝寫不了多少字,幾部書就能裝滿好幾輛車。 “學富五車”,用今天的眼光看,其實讀的書并不多。后來人們把書抄寫在帛上,卷成一卷卷的,帛很昂貴,只有極少數有錢人才抄得起。后來發明了紙,但還得手抄,抄一部書很費事,一般人也抄不起。有了書,還得有人教,古代學校少,窮人沒錢,只有富貴人家子弟才能上學。
慢味: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人讀書不但要朗讀,而且要抄、背、默,“一章三遍讀,一句十回吟”,不倒背如流不放手。 “韋編三絕”,講的就是孔夫子用皮繩把竹簡、木櫝拴起來讀,讀的次數多了,連皮繩都翻斷了三次。古往今來,大凡有成就的人,哪個不是“讀書不畏難”,哪個不是下了苦功夫、笨功夫讀書而成器的!
現代人讀書不缺書、不缺場地,缺的是古人讀書的那種態度,缺的是安靜的心,讀書需要的是小火慢燉,耐心揣摩方能入味,自得其樂營養一生。可現在是快餐流行的年代,有誰能拿起書十年二十年地堅持,沒有功利心只是喜歡,我想很難了!
□任萬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