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中,冬天似乎是最不受人待見的。冬天的凜冽與肅殺,讓人不寒而栗,然而在文人眼里,冬天卻充滿了獨特的韻味。文人的冬天,多姿多彩,或明澈,或濃郁,或婉約,或輕靈,呈現了不同的景致風韻。
冬天的西北風把街道吹得干干凈凈,陽光淡淡地掛在天際,人們則被包得嚴嚴的,只露出一張臉。林語堂在《北平的冬天》中,做了以上的描述,但在他看來,冷也有冷的好處,人們呆在家中,體會合家團圓、其樂融融的溫暖;一出門,被冷風一吹,又能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相比林語堂,豐子愷筆下的冬天就顯得簡潔恬淡了許多。在《初冬浴日漫感》中,豐子愷寫初冬的街道,是安謐的蕭條,也是寂寥的活潑。路上靜悄悄的,再看不到多的行人,卻時時可以看見黃葉飄零。而作家華嘉在《冬日雜感》認為,都市的冬天,表現在街上的男女的衣著上,不知是炫耀,還是對季節的特別敏感,畢竟再穿夏威夷風格的衣服是不成的了。而實在的冬天,卻“確實表現在寒夜,今年的冬天卻特別有使人這樣的感覺,而嶺南的冬天更尤其如此”。冬愈深,則冬之去愈近,而冬則愈寒,挨受得住的也只有松柏而已。
不過,文人冬天的最愛,當屬下雪的日子了。在古代,文人冬天煮茶飲酒、賞雪對詩、踏雪尋梅。雜文家夏丐尊就特別愛雪景,他在《白馬湖之冬》中寫到,下雪的日子,室內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燈,遠山積雪,足供半個月的觀看,舉頭即可從窗口望見。作家高紅十在《多雪多思的冬天》中,也寫“我愛多雪的冬天,像田野里的一畦麥苗和檐下的一溜冰凌。我愛在無人踏過的雪地踏上清晰的腳印,愛摔了一跤跌躺的紅頭巾,愛紅頭巾上的笑,愛笑上的高天流云”。所以,在他們看來,冬天的多思勝過春天的多情。
當代文人也追尋著古人的詩情畫意。畫家郁風在散文《冬日抒情》中寫到,通過稀疏的樹枝可以看到湖上的冰雪,看到遠山和村莊,看到像螞蟻那么小的一串行人。冬天就像它結成的冰那樣透明。在這透明的冬天里,人們可以用清醒的頭腦認清腳下的路……
冬天為文人帶來了閑情雅趣,文人的精美篇章使冬天魅力無窮。在文人的眼中,冬天美得高貴,她不但有外在獨特的美,而且有其內在深沉的美,“不是一夜寒徹骨,哪有清香撲鼻來”。面對冬天,我們需要的是一份堅持與勇氣。讀懂了冬天,就參悟了人生。
□張古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