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暗暗地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曾經如此說道。其實,在每一個讀書人的心里,都和圖書館擁有一段難以割舍的情意,或深或淺,或濃或淡。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我總是喜歡推開周遭的嘈雜,走進圖書館的安寧,一整天泡在館里。“當我攀上圖書館書架梯最后一級的臺階時,恰巧看見了落日最美麗的余輝。 ”這是我在某一天的下午在圖書館讀到的一句話,當時我就會心地笑了。相信只有最執著、最真誠的讀書人,才會在追尋真理的路途上走得最遠,才會在疲憊的征途中看到那最美麗的夕陽。
讀書,是最崇高的快樂。這份體驗使我不僅喜歡把時光寄存在汗牛充棟書海浩瀚的圖書館,也喜歡當一枚孜孜不倦的書蠹,在各個書店流連忘返。即使外出旅游,也喜歡去探尋那些隱于尋常巷陌中的小書店。在我看來,每個城市都應該有一間代表性的書店。一間書店可能是一座城市的集體記憶、一個精神符號,也可能是一代又一代人約會、等人的勝地。它的氣質印證了城市的某種風骨,也仿佛記錄著它的過去。我喜歡的書店,不僅有好書,還有一些獨特的氣質,它或許有一個動人的店名,或許有一段悠揚的音樂……在那里消磨一段時光,就像進行一場精神沐浴。
書籍在今天,已遠遠不止汲取知識那么簡單。它不僅僅服務于看書的人,更是寫作者不斷自我發現的過程。作者如同生活的記錄家,充滿熱情地用畫筆記錄著生活點滴、心靈發現,在這樣的記錄中,不斷地接近自然、接近人,體驗著接近自我的幸福。而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也嘗試著與作者對話,與自己的靈魂對話。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不讀書,日子匆匆逝去,似乎很難留下印跡;而讀了,我們的青春歲月便在字里行間留下了它的投影。說到讀書所起的作用,林語堂一言概之:“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見識,養性靈。 ”曾國藩則認為:“人之氣質,本難變化,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正所謂,素衣清顏墨含香,腹有詩書氣自華。三毛也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
捧一本書,遠離喧囂,挑一盞孤燈,端一杯清茶,聞書品茶,豈不悠哉、樂哉?
□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