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峰
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夏至就要到了。在古代,夏至是一個節日。那時候人們信奉神靈,通常要在夏至這一天舉行祭神儀式,祈求消災避禍、六畜興旺、五谷豐登。在朝為官者還要放假3天。所以,夏至慢慢就形成一個節日了。夏至也是詩人的吟詠對象,古人留下了許多描寫夏至節氣的詩詞歌賦。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云:“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弦。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鄉俱老矣,東望共依然。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齊云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詩人晚年住在洛陽,回憶起在蘇州做刺史時的夏至美食,依然念念不忘。
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夏至避暑北池》:“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熱安可當。亭午息群物,獨游愛方塘。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于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夏至后白天一天天變長,天氣日漸炎熱。詩人閑居消夏,依然惦念著赤日炎炎下忙于農事的老百姓。
唐代詩人權德輿的《夏至日作》:“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北斗星夜夜不停地運行著,四季在有序交替著。雖然夏陽如火,但陽氣旺盛到極致,陰氣就開始生發。這位在朝為官的詩人,也為夏至節氣抒發了自己的情感。
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范成大有兩首《夏至》詩:“李核垂腰祝饐,粽絲系臂扶羸。節物競隨鄉俗,老翁閑伴兒嬉。 ”“石鼎聲中朝暮,紙窗影下寒溫。逾年不與廟祭,敢云孝子慈孫。 ”寫出了他不問世事、含飴弄孫的悠閑生活。
宋代“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有詩《夏至》:“長養功已極,大運忽云遷。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崔巍干云樹,安得保芳鮮。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 ”道出了夏至時節的養生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