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岳父陳連義在河北保定市駕鶴西去,生命定格在鮐背之年。妻聞噩耗失聲痛哭。正欲前往奔喪,卻被家中大哥通知:“暫不能去,去了隔離。 ”雖說也知緬懷逝者重于心而不拘于形,可我還是沉浸在哀痛中。
1947年2月,解放戰爭時期,岳父頂替他二哥入伍,先后投身于解放太原、淶水、北義安等戰役。1950年參加國慶閱兵后,征塵未洗,就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在朝鮮1460多個日夜后,于1954年10月回國。和他一起入朝的同村4個戰友,只他一人生還。之后輾轉重慶、沈陽、南京、濟南等地,最后落腳長山列島。他一輩子聽黨話、跟黨走,黨叫干啥就干啥。
原本可以干到離休,進干休所頤養天年,可軍隊精簡整編,已是團級干部的岳父顧全大局,毅然轉業,先后到效益不好的保定被服廠、木器廠、賽片廠3家企業工作,直至離休。和進所老干部比,待遇差了不少,可岳父沒有一絲失落、一點不滿,眼里全是坦蕩和陽光。他生死早已看淡,以自己的人生準則,愉快、幸福地生活著。
直到晚年,他的生活習慣一如戰爭年代,吃飯必定5分鐘完事,碗筷一扔,起身就走,決不多停一分鐘。每天準點看新聞聯播,雷打不動。行事風格依舊低調,從不張揚,從不居功,從不給組織添一點麻煩。
經歷過戰爭年代和短缺經濟時期的岳父,對如今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格外珍惜。一生不近煙酒的他,收入不高但很知足。他衣著樸素,生活儉樸,但卻對時事政治尤其關心。軍事、經濟、民生都是他關注的內容。每每聊天,他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岳父常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愛國是所有情感的基礎,過好自己的日子就是對國家的貢獻。之前從沒住過醫院的岳父,身患腸癌后更為深沉內斂,凡是自己能干的決不給兒女添麻煩。每次給他打電話或視頻,總能聽到他坦誠、憨厚、樂觀地回答:“我挺好的,放心吧! ”
岳父厚重、高尚,平凡、平淡,是我心中的一座山。他是家庭的凝聚劑,更是晚輩們的指路燈。岳父沒有高學歷,不講什么大道理,卻以最樸素的方式,讓我領悟到人生真諦;他沒有留下多少物質財富,卻有一顆慈愛心,讓四代同堂的家人倍感溫馨;他剛毅、樂觀、質樸,告誡6位子女及其晚輩學會自食其力;他是一位從血火中走來的普通軍轉干部,深知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時間是治愈一切的良藥,可以撫慰失去親人的痛苦。我堅信只有好好生活,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對岳父最好的懷念。岳父的品德與人格,是我一生的榜樣。我會將這份精神財富永遠安放心中、代代傳承,以告慰岳父的在天之靈。
□岳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