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節氣,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
節氣也有搞平均主義的時候,比如春分。春分也稱“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今年農歷二月初八日(陽歷3月20日)春分。
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節氣,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制定的《太初歷》正式將其訂于歷法,明確了它的天文位置。春分是中國的農歷節氣,還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新年,延續了3000多年。墨西哥人和美國印第安后裔都傳承著歡慶春分的習俗。二十四節氣在1000多年前傳入日本,有的節氣被列入日本的法定祝日(節日),春分是當代日本的公共假日。在越南的傳統歷法中,也保留了大部分“二十四節氣”。
春分含義有二:一是春季從立春到立夏3個月,春分正處90日當中,它將春季平分為二;二是春分這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平分,幾乎相等各為12小時。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是說春分日后,燕子(玄鳥)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開始打雷并發出閃電。
古人以4種鳥定四時:玄鳥定分(春分秋分),趙伯定至(夏至冬至),青鳥定啟(立春立夏),丹鳥定閉(立秋立冬)。玄鳥是燕子,春分飛來秋分飛走;趙伯是伯勞,夏至飛來冬至飛走;丹鳥是錦雞,立秋飛來立冬飛走;青鳥是鸧鷃,立春飛來立夏飛走。燕子不是候鳥,它是“游牧民族”,秋后南遷是因為北方地區沒有了它吃的昆蟲。燕子分雨燕、巖燕、家燕等種類,家燕筑巢農戶的房梁上但不擾民,“梁間玄鳥語,欲似解人情”“不吃你家谷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兩窩兒子”,因而深得人們喜愛。
春分,在燕子的鳴唱中。燕子是春天的使者,人們以它贊頌春色:“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以它表達愛慕思念之情:“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櫻花紅陌上,楊柳綠池邊;燕子聲聲里,相思又一年”;以它傳遞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和悲憤:“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滿地蘆花伴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以它憧憬美好未來,給孩子起名小燕、春燕、如燕……在此,燕子已不僅僅是一種飛鳥,它已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征,融入炎黃子孫的血液中。
春分,在文人騷客的拾翠踏青中。唐代詩人權德輿詩云:“清晝開簾坐,風光處處生。看花詩思發,對酒客愁輕。社日雙飛燕,春分百囀鶯。所思終不見,還是一含情。”宋代詩人徐鉉春分在側耳傾聽:“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時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綠腰肥。”南北朝詩人庾信春分看到:“黃河春冰千片穿,桃花顏色好如馬,榆莢新開巧似錢。”宋代詞人史達祖春分傷懷:“屢欲傳情,奈燕子、不曾飛去。倚珠簾、詠郎秀句。相思一度。秾愁一度。最難忘、遮燈私語。澹月梨花,借夢來、花邊廊廡。指春衫、淚曾濺處。”詞人葛勝仲感嘆:“已過春分春欲去。千炬花間,作意留春住。一曲清歌無誤顧。繞梁余韻歸何處。盡日勸春春不語。紅氣蒸霞,且看桃千樹。才子霏談更五鼓。剩看走筆揮風雨。”
春分,在農民的歡欣勞作中。春分時節,陽光明媚,和風盈袖,水波漣漪,楊柳堆煙,蜂飛蝶舞,百花盛開,姹紫嫣紅,最是人間好顏色。“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春分一刻值千金,各地進入緊張的春季生產,農民趕著“鬧”春耕。“鬧”著給小麥澆拔節水,施拔節肥,防御晚霜凍害;“鬧”著給春田澆水造墑,為棉花、谷子、高粱等春播作物播種作準備;“鬧”著植樹造林,管理果樹,“節令到春分,栽樹要抓緊”“春分栽不妥,再栽難成活”,春分是植樹、移花接木的最佳時機,自古至今受到農民重視,“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春分節氣里的這一個“鬧”字,活脫脫地把一幅農民“仲春圖”給描畫出來了。自然,農民是辛苦且快活著:“誰似田家知樂此?呼兒吹笛跨牛歸。”
春分,在源遠流長的民族習俗中。古往今來,勞動人民為春分準備了許多“節目”,有源自夏商周朝代的春分祭日,有感恩、祭祀先祖的活動,有“春官”挨家送“春牛圖”。開心有趣的當是春分豎蛋游戲了,這個華夏習俗從4000多年前流傳至今成為“世界游戲”。“春分到,蛋兒俏”,春分豎蛋須用存放四五天的雞蛋,這時的雞蛋黃素帶松弛,開始有些變空,雞蛋豎立時蛋黃下沉,雞蛋重心下降,利于豎立。豎蛋時恰當選擇平面與蛋皮表面接觸點,加上春分日南北半球晝夜一樣長,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于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在這一特殊條件,雞蛋便能豎起來。
不過,孩子們可沒有耐心玩豎蛋,“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天。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孩子們沐浴在春光里,呼喊著、奔跑著放起風箏,比賽看誰的風箏飛得高呢。
□朱殿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