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海東
? ? ? ? 父親日前從鄉下來 , 給我帶來了一包剛摘下的蠶豆。望著肥肥嫩嫩、清翠欲滴的蠶豆 , 我喜不自勝 , 當即讓妻子做了頓精美的蠶豆宴。
?? ? ? 蠶豆 , 在我們皖北鄉村很受喜愛 , 幾乎家家都要種植一小塊。蠶豆種植時間和小麥大致相同。但它不像小麥那樣尊貴 , 它不計條件 , 不需管理 , 不論房前屋后 , 田頭、路邊或是零星空地都可種植 , 只要用鋤頭輕輕翻開一塊土 , 放入兩顆蠶豆籽蓋上土 , 不久會長出茁壯的豆苗。翌年草長鶯飛時 , 豆就會綻放自己的花朵。蠶豆花外面一層紫紅 , 里面白中帶黑 , 像一只只淡紫色的蝴蝶 , 又似一雙雙黑色的大眼睛。怒放著的蠶豆花雖算不上嬌艷 , 但它卻別具一格 , 十分好看。那一朵朵扎在葉柄處的蠶豆花仿佛害羞似地藏匿在厚實的葉片下 , 遠眺 , 就像一群散落在綠色森林中的瑤池仙子 , 素雅淡然 , 若隱若現 ; 近望 , 如一只只振翅欲飛的彩蝶 , 靜中有動 , 從容自得。蠶豆花是一種很樸實的花兒 , 它開得質樸新鮮 , 清麗、冷艷。
?? ? 谷雨過后,蠶豆開始結夾。 ? 最初 , 一只只豆莢 , 躲在軟軟的羽葉間 , 有細細的絨毛 , 尾部還卷曲著臍結一樣的要枯去的花 , 似個蠶寶寶 , 又像個小型的嫩黃瓜 , 里邊的蠶豆還像個沒有完全成型的胚胎。迫不及待的人們就開始食用蠶豆了。他們把蠶豆莢摘下 , 除去尾部枯去的花兒 , 放在清水里冼凈瀝干 , 拌上面 , 放上鹽 , 煎一種叫 “ 蠶豆魚 ” 的丸子。
?? ? ? 煎 “ 蠶豆魚 ” 的蠶豆必須是當天摘下的新鮮的不剝去皮的蠶豆 , 并且要馬上煎。蠶豆魚煎好后 , 從鍋里取出 , 開始燒湯。等湯燒開后 , 把煎好的蠶豆魚和粉絲放入鍋中 , 然后放上茴香、花椒葉、雞精之類的佐料 , 一鍋鮮美的 “ 蠶豆魚 ” 就可做成。掀開鍋蓋 , 一股豆香撲鼻而來。放在潔白的碗里 , 這翠玉般的顏色 , 恰似田野的綠色。用筷子輕拈一粒 , 放入嘴中 , 嫩嫩的 , 酥酥的 , 糯糯的 , 清香中帶有點鮮味。孩提時 , 家貧 , 麥收之前的日子 , 這鮮美的 “ 蠶豆魚 ” 不僅是人們喜愛的美味佳肴 , 也是當時鄉村人家的救命糧。幾十年過去了 , 現在賓館里 , 還能吃到這道菜。
??? ? 幾天后 , 蠶豆莢長出纖維后 , 就不能再享用這美食了 , 但新鮮的蠶豆也接著上市了 , 這時的蠶豆 , 一個個鼓得飽飽的 , 似老農粗壯的手指兒 , 外殼像裹著一層棉袍 , 剝開后 , 內殼里附著一層白白的絨 , 翠嫩的蠶豆兒靜臥著 , 仿佛襁褓里酣睡的嬰兒。這時的蠶豆有很多種的吃法 , 可以當小菜 , 也可以作 “ 閑食 ”, 并且適應煮、炒、炸、爆各種烹飪工藝。而最傳統的吃法就是爆炒蠶豆和豆瓣湯。爆炒蠶豆時先將新鮮的蠶豆剝去豆莢 , 在開水里滾煮兩分鐘 , 撈出、瀝干 ; 炒鍋燒熱放油 , 放些香蔥段炸一下 , 然后倒入蠶豆粒翻炒至豆皮起皺為止 , 炒出的蠶豆 , 翠綠碧嫩 , 洋溢著鄉野氣息 , 口感十分鮮香 , 讓人體會到了田野的新鮮和樸實。
?? ? ? 爆炒時蠶豆可以單炒 , 也可以和韭菜或雞蛋混炒 , 無論怎么做都非常鮮美。做蠶豆湯時 , 首先也需爆炒 , 其工藝和爆炒蠶豆大致相同 , 所不同的是在蠶豆爆炒后加沸水再煮上三兩鐘即可。這種具有海派特色 , 鄉土風味的豆瓣湯 , 湯清豆香 , 滋味鮮美 , 開胃爽口。還有不少人家喜歡用蠶豆瓣做湯下面 , 湯白如乳 , 其味鮮美 , 可與魚湯相媲美。
?? ? 老蠶豆也有不少吃法 , 主要是煮著吃和炸著吃。煮著吃時先把蠶豆放在清水中泡兩天 , 待完全松軟后 , 再放在湯鍋里煮 , 在煮的同時加入大小茴香、鹽、雞精各種佐料 , 水沸后再放入寬面條 , 鍋開后就可食用。炸蠶豆時先在溫水中泡開 , 然后剪去皮 , 待水晾干后放到油鍋里炸至酥脆 , 再撒上鹽或糖 , 吃起來 , 那個味道真是無與倫比。春節期間 , 皖北鄉村的大街小巷 , 都有這種油炸的蠶豆出售 , 是人們喝酒時絕好菜肴。蠶豆還能制成 “ 五香豆 ” 和蠶豆醬 , 也是人們喝早茶或者佐稀飯的好食品。
?? ? 蠶豆含有大量的蛋白質 , 氨基酸種類齊全 , 維生素含量也很豐富 , 具有益氣健脾增強記憶力等食療功能。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 “ 新蠶豆之嫩者 , 以腌芥菜炒之甚妙 , 隨采隨吃方佳。 ” 楊萬里在詩中贊美 :“ 翠芙中排淺碧珠 , 甘欺崖蜜軟欺酥。 ” 都是寫的立夏時的鮮蠶豆。現在立夏剛過 , 正是新鮮蠶豆上市的時節 , 勸君多食用這優質的綠色食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