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軸承廠宿舍附近的公廁重建后“顏值”顯著提升
公廁內整體環境干凈整潔。記者石秀秀攝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石秀秀通訊員高靜)10月11日,來到位于德城區蘇祿王墓北側的公廁,紅磚墻、灰瓦頂的外觀令人眼前一亮。進入公廁內部,明亮的鏡子、干凈的地面、潔白的洗手盆,整體環境令人感覺舒適。
該公廁始建于2009年,位于德城區蘇祿王墓北側,周邊居住居民多,來景區參觀游玩的旅客也不少。人流量大使用頻次高,加之年久失修,公廁內部物品損壞嚴重,硬件配套設施陳舊,無法滿足市民需求。為了解決大家的如廁難問題,公廁在今年6月開始了升級改造。
如今,重新對外開放的公廁“華麗變身”,不僅“顏值”顯著提升,公廁的“內涵”也更豐富了。“公廁按比例重新配置了男廁、女廁數量,增加了無障礙廁間,還安裝了熱水器和烘手機。”市城市管理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設施科現場負責人宋亮介紹。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公共廁所不僅是一座城市的窗口,還是檢驗城市環境衛生的一面鏡子。今年以來,市環衛服務中心以提升廣大市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為目標,大力開展公廁提檔升級工作,自5月下旬起,對中心城區105座公廁進行改造提升。
此次改造的公廁多分布在背街小巷,且大多建于2009年左右,均存在設施陳舊、破損嚴重且排水不通暢等問題。由于周邊建設條件受限,改造難度大,市環衛服務中心多次召集設計、施工人員開會研究,根據每座公廁排查的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改造方案。
位于德城區解放北路軸承廠宿舍附近的公廁,之前建設面積小,廁位數量少,廁內空間布局不合理,因此對該公廁進行了原址拆除重建。“建設嚴格按照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進行,設置了單獨的隔斷式蹲位,完善了用水、排污、照明、洗手臺、鏡子等設施設備,整體上還加強了通風、采光和除臭功能。”宋亮介紹。
為了更好滿足特殊群體如廁需求,公廁全部設置了無障礙通道、扶手、坐便器等特殊設施,同時對12座符合條件的三類公廁增設了獨立的無障礙廁間,提檔升級達到二類公廁標準,更加完善了服務功能。目前,105座公廁已全部完成改造提升,其中,原址拆除重建13座,改造提升92座。
公廁三分在建設,七分在管理。市環境衛生服務中心制定了公廁“四凈三無兩通一明”管理標準及日常考核制度,強化對公廁保潔人員教育培訓管理。做到公廁專人管理,隨時保潔、定期掃除,消除衛生死角,及時消殺除臭,有效提高公廁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