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建立縣鎮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體系——“文明分”引領文明風
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給群眾普及反電信詐騙知識
武城第二實驗小學學生在“好習慣超市”兌換物品
□ 王玉磊吳華于寧
在武城,身穿紅馬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穿梭于大街小巷,行走于各小區超市,忙碌于車站和公園,成為美麗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近年來,武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創新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激勵回饋機制,以積分制為抓手,統籌建立縣鎮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體系,激發群眾內生動力,開啟文明實踐“積分制”進機關、進校園、進農村、進社會的“四進”模式。“我們堅持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為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堅持以德潤心、以文化人,用時代新風標注社會文明新高度。”武城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召華說。
如今,“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風尚,全縣志愿服務隊發展壯大到553支、13800多人,2年間全縣志愿者激增3倍以上。
從“工作任務”到“志愿參與”
“要根據田地受澇情況采取人工和機械等方式搶收,要注意后期秋種和玉米秸稈的處理,防止小麥根腐病的發生……”10月25日,武城縣農業農村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深入魯權屯鎮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志愿服務。“因連續陰雨天氣給今年秋收帶來不利影響,單位專門成立了由16名農技專家組成的4支保秋收保秋種志愿服務隊,深入農村開展志愿服務,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排澇保秋收工作,確保農民顆粒歸倉、播種不誤農時。”武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董君說。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主體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愿服務。縣里以志愿服務為抓手,組織各部門單位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主任謝昌虎介紹,武城縣以“積分制”為抓手,將各單位文明實踐活動推動情況納入全縣文明單位動態化考核,干部職工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時長情況納入單位精神文明獎績效考核重要內容,納入年度最美志愿服務組織、最美志愿者評選。
“不僅如此,結合縣里開展的‘紅色業委會’‘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等工作,發動廣大干部職工到包保城區網格、農村(社區)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扶老助幼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謝昌虎說。
去年以來,武城縣各單位組成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隊相繼開展了疫情防控、防汛行洪、秋收秋種、反電信詐騙宣傳等系列志愿者服務活動,累計11600余次、13800多人參與。
從“要我遵守”到“我要遵守”
在武城第二實驗小學南校區“好習慣銀行”里,小儲戶張銘澤對銀行小收納馬妍說:“我已經有350個積分了,想到‘好習慣超市’里換個籃球。”
張銘澤是四年級六班的一名學生,在他們學校,每一位四年級以上的學生都有一本特殊的存折——里面的“存款”是孩子們的日常文明好習慣,學生們可以通過存儲的“好習慣”積分去“好習慣超市”兌換物品。
“學生上課認真聽講,課下遵守紀律,課后認真完成作業,這些都可以作為好習慣發放‘習慣卡’。”副校長王洪剛介紹,學校專門制定了涵蓋文明守紀、學習、勞動衛生內容的40項良好習慣儲蓄表,用分值化激勵評價的方式,去幫助、督促學生們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學生作為“儲戶”持有存折,平時由班主任保管,各班班主任、任課老師持“習慣卡”,老師們可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為他們發放“習慣卡”。學生們可以將平時得到的“習慣卡”兌換成“習慣幣”存儲到個人存折里,還可以到“好習慣超市”兌換物品。“好習慣銀行”還專門設置了定期、活期存儲和銀行利率,讓孩子們在存儲過程中形成一個初步的金融理財概念。
“‘好習慣銀行’是我縣精神文明建設與學校德育教育的‘無縫對接’,用看得見、摸得著的精神激勵和物質獎勵形式,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武城縣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縣教育和體育局黨組副書記張延民介紹,目前學校正探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中小學生積分系統,向全縣中小學校推廣這一做法,積分系統針對中小學生心理階段、行為習慣的變化適時調整有序銜接,從而更好地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文明觀和價值觀,通過在學校建立“習慣+激勵”模式,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載體,以積分制為抓手,提高學生的自律性和積極性,從而助推文明校園創建。
從“要我干”到“我要干”
“龐英波作為村里的移風易俗新典型,獲得10分‘蒲公英積分’和200元的移風易俗獎金。”近日,武城縣郝王莊鎮郝二村支部書記紀洪青,給村民龐英波發放了移風易俗獎勵。
今年9月,龐英波家中有人過世,龐英波和家人治喪時嚴格按照村規民約當中喪事簡辦的要求執行。龐英波說,平時經常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上門開展移風易俗宣傳,耳濡目染下,家人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的文明新風牢牢記在心里、落實在行動中。
近年來,郝二村積極招募志愿者組建志愿服務隊,開展形式多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并于今年6月建立了“蒲公英超市”,將破除陳規陋習、紅白喜事簡辦、志愿服務等移風易俗內容納入積分設置,“以表現換積分,以積分換實物”的正向獎勵機制,促進崇德向善、互幫互助文明風尚的形成。
在“蒲公英超市”內,村民紀學榮正在挑選自己所需的商品。與以往不同的是,她這次購買商品不是用錢,而是用積分,積分則是她參加村內組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獲得的。
隨著武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蒲公英超市”“愛心銀行”“道德銀行”的不斷建立,用“摸得著、看得見”的積分領取實物的辦法切實調動了群眾廣泛參與文明實踐活動的積極性,隨處可見由群眾自發組成的志愿服務隊開展移風易俗、鄰里互助、政策倡導、文化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
在郝王莊鎮李古寺村,“積分制”有了更深一層的詮釋。在統籌推進環境衛生、移風易俗、鄰里關系等群眾性重點工作基礎上,創新開展“孝老金”家風傳承活動,即針對70周歲的老人,在每個子女每月孝敬每位父母100元孝老金的基礎上,村集體經濟收入另外補貼50元。
“通過‘積分制’激發農村治理新動力,圍繞群眾日常需求塑造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志愿服務活動新常態,以此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向更高層次發展。”武城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振東說。
截至目前,武城8個鎮街已全部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村村建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依托文明實踐站開展潔凈庭院、扶貧幫扶、家風傳承等主題志愿服務活動5000多場次。
從“我選榜樣”到“我做榜樣”
“我年輕,我去巡堤,你們休息吧,有情況我叫你們。”10月份以來,這句話成為郝永超最常說的話。
今年24歲的郝永超,是武城縣魯權屯鎮邢莊村黨支部委員,一直在外地工作的他聽聞村中行洪,防汛形勢嚴峻,第一時間趕回到村里報到,并積極動員村民成立了防汛除險突擊隊,全天候在崗在點,投入一線巡查河堤的工作中。
“作為一名黨員,這是我的責任與擔當。”郝永超說。連續20多天,他日夜堅守在大堤一線,圓滿完成了組織安排的各項任務,得到同組其他村民的高度肯定和好評,同時被評選為“最美武城人”。
近年來,武城縣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引領集聚作用,積極打造“最美武城人”特色品牌,以評選為積分,讓好人氛圍涌動武城大地,成為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活的教科書”。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武城縣涌現出“最美武城人”100人、“最美家庭”10個、“好婆婆好媳婦好兒女”“新時代好少年”“五老”模范等30人,其中,8人榮獲“德州好人之星”。同時,該縣建立完善禮遇幫扶道德模范長效機制,為“好人”提供免費查體等關愛服務。
如今的武城,“積分改變習慣、行動改變生活、模范提振信心、全民共享文明”已蔚然成風,文明之約下的幸福之城,處處洋溢著勃勃生機,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武城新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