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在明德書屋城市書房中心廣場分館閱讀孩子們在明德書屋城市書房中心廣場分館閱讀
學生們在新華書店解放路店津津有味地讀書
市民在明德書屋迎曦園分館認真讀書
市民在明德書屋城市書房金谷園分館閱讀
□本報記者 馬樂 本報通訊員 劉倩 李淑冉 朱銘娟
閱讀,是一個民族精神發育和文化傳承的基本途徑。近年來,我市以構建“15分鐘閱讀文化圈”為目標,著眼書香德州建設,不斷豐富閱讀資源,努力推進城鄉各類閱讀設施建設,壯大全民閱讀陣地,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全民閱讀活動。城鄉讀書氛圍愈加濃厚,全民閱讀已成為城市名片和文化品牌,在建設現代化強市征程中,展示出強勁的生機與活力。
總分館共建連成“書香網”
逛書店,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免費帶回家,閱讀后直接還至書店或圖書館。4月23日,到德州新華書店解放路店、文化路店參加“您選書,我買單”讀者薦購活動的市民絡繹不絕。
“您選書,我買單”讀者薦購活動由德州市圖書館與山東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聯合推出,已經連續舉辦5屆,成為廣受市民歡迎的品牌活動。“這種即選即借的模式將圖書館的購書主動權前移給了讀者,大大減少‘零借閱率’圖書的出現。”市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
作為全民閱讀的主陣地,我市各級公共圖書館在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書香德州”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近年來,除了推出全方位多層次的閱讀活動,我市還深入實施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按照“總館+分館+服務點”的模式,實現優勢文化資源向基層流動。
齊河縣以縣圖書館為總館,依托圖書管理系統,實現與15個鄉鎮(街道)分館、30余個社區、單位服務點的連接。圖書由縣圖書館統籌借閱,定期收集各分館的圖書借閱需求,利用流動圖書車實現各分館的圖書資源調配。“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拓寬了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促進了優質資源向基層傾斜延伸。”市文旅局公共服務科科長張俊霞介紹,截至目前,全市11個縣級圖書館總館、134個鄉鎮圖書館分館已完成建設,實現了圖書的通借通還。
豐富載體溢出“書香味”
4月23日星期六,位于德城區育英大街的濯錦園明德書屋內聚集了不少前來閱讀的市民,大家安靜地坐在桌前,聚精會神享受讀書的快樂。這座新建成開放的城市書房,吸引了大量居民進館借閱。
“城市書房是圖書館閱讀空間的延伸,更強調閱讀的功能,也是圖書館概念在市井街巷的延伸。”張俊霞介紹,2021年以來,我市明確目標任務,全面推進城市書房建設。“書房的建設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原則,在館址選擇、日常運行等方面廣泛發動社會力量聯建聯辦。”張俊霞說。
德城區6處城市書房共投資300余萬元,每一處書房都交由第三方日常運營。新華書店作為明德書屋中心廣場分館的運營方,全力將其打造為集圖書借閱、公益培訓、文化交流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的多元知識空間。平原縣的城市書房選址在縣工人文化宮,由縣總工會與縣圖書館合作建成,市民只需注冊齊魯工惠會員,出示電子會員證就可以借閱書籍。夏津縣德百溫泉小鎮城市書房坐落于景區,與小鎮的旅游功能相結合,采用全自助模式、全天候服務,為旅游產業注入文化力量。
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建成城鄉書房17個,接待讀者突破10萬人次。
農家書屋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4月17日上午8點半,武城縣郝王莊鎮龐莊村村民褚云海早早來到農家書屋挑選借閱書籍。褚云海是一名退休教師,自從村里的農家書屋開放以來,他一直是這里的忠實讀者。“我的讀書積分卡上的積分,很快就能兌換新書了。”褚云海開心地說。
農家書屋是全民閱讀在農村基層的主陣地、大平臺,也是促進農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優化的有效舉措。我市目前已建成3700余家,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為了讓農家書屋“活”起來,武城縣在對全縣農家書屋做好硬件提質升級的基礎上,著重在書屋管理和建立長效機制等方面破題。一方面從卸任的村干部、教師中挑選合適人員,作為專職管理員;另一方面積極打造讀書積分兌換新書等活動品牌,推動農村閱讀活動常態化。
讀書看報有去處,富了腦袋富口袋。禹城市將農家書屋變成助農致富的“加油站”,不斷投放實用農技圖書,開展科技傳播和農技推廣。“這里的書籍種類多,農閑時我就來看看。不僅能學到種養知識,還能找到致富門路。”禹城市安仁鎮武莊村村民吳濤說。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農家書屋農村文化主陣地作用,使農家書屋真正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窗口,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德州市文化旅游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王福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