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合作懇談會現場。
自古以來,德州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美譽。而如今,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發布,德州有望在首都資源外移中承接更多產業項目,加速自身發展。同時,在重新審視區域定位后,德州也有了新的憧憬——京津冀一體化“微中心”。
打造京津冀一體化“微中心”
7月16日,在德州歷史上值得大書一筆。
當日,德州市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合作懇談會在京舉辦,德州市主要領導人與國家發改委、北京市政府官員,就融入“京津冀”議題深入交流。
會上,德州市完成了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等領域的30個項目的集中簽約,總投資高達417億元,其中絕大部分項目來自京津地區。此次懇談會德州可謂收獲頗豐,也為其未來打造“微中心”打下了基礎。
今年6月份,國務院印發《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將支持德州建設京津冀產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優質農產品供應、勞動力輸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態功能區。 “作為全省唯一納入規劃的城市,德州‘一區四基地’的戰略地位正式確立。 ”德州市發改委主任邵清澤說。他還曾透露國家對京津冀一體化中“微中心”的建設構想,并表示,下一步將盡快著手研究論證德州市建設“微中心”的可行性,爭取納入“微中心”建設名單。
首都產業“疏解”或已啟動
對于德州市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合作懇談會,北京市政府官員給予了高度評價。“德州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后首個就協同發展到北京市政府拜訪的地級市,希望今后雙方能夠就這一工作達成戰略合作,形成長效推進機制。 ”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表示。
這次懇談會上,德州實現了總投資高達417億元的30個項目集中簽約。項目名單中不乏華為、富士康、中電投、中化工等知名企業。而在懇談會上,還出現了中廣核風電有限公司、匯源集團等企業的名字。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德州當地主流媒體在對本次項目簽約報道中,使用了“疏解”二字。在報道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703研究所黨委書記張民、中關村光電產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徐斌等兩人的發言時,媒體也使用了“代表已疏解到德州的企業和客商發言”的說法。
據了解,按照“一區四基地”的定位,德州作為產業承接基地,要重點承接京津冀地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等產業。據了解,早在2013年,齊河縣就與北京海淀區政府、中關村海淀園共同成立中關村產業園,借助中關村科技企業協會吸納高科技企業,在當地發展“飛地經濟”。
在合作懇談會上,德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飛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新時期國家區域經濟更好協同發展的試驗,通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北京大量的優質資源將向外疏散,這對德州的快速發展是難得的戰略機遇。 “要積極爭取省里出臺新的政策,特別是在平臺建設、載體建設等方面加大向德州傾斜力度,充分利用好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要爭取更多政策空間,允許我們在產業推動、科技創新等方面出政策、搞試點、做創新。”對于融入京津冀一體化,陳飛近期向德州地方官員們強調。
(記者張志寧根據《山東商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