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2008年,呂兆祥(左一)在敬老院,懷抱著被他治愈的棄嬰。
□記者 潘曉泉 通訊員 王慶民
去年臘月二十八,夏津縣苑莊村里家家戶戶一派過年的熱鬧景象,老支書呂兆祥一家老小團聚在一起,享受著春節的溫暖。和家里人聊天中,呂兆祥聽說鄰村的小趙一家因為婆媳關系不和睦,把媳婦趕回了娘家,兩家人正在慪氣。管了一輩子“閑事”的老呂坐不住了,他招呼兒子出門,來到小趙和小趙媳婦家分別做工作,還開車把兩家人帶回了自家吃飯。
“兩家人坐在一個飯桌上,有些話慢慢就說開了。”一頓午飯過后,小趙領著媳婦樂呵呵地回了家,兩家人重歸于好,“開始都是因為點小事就吵架,但趕在過年這個時候,說不定過完年兩邊就得鬧離婚。”老呂說,“兩家人都好面子,誰也不愿意先開口道歉,我在中間多說說好話,矛盾自然而然就化解了。”
放著熱鬧的年不過,去管這些事,老呂一點都不覺得是在給自己找麻煩,“看著他兩家和好了,我心里也覺得欣慰,這個年過得更有意義。”
◎他是常駐農村的“大法官”
老呂愛管“閑事”,在十里八村是出了名的,鄉里鄉親鬧矛盾了,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有40年黨齡的老黨員。
在老呂臥室的抽屜里,鎖著一摞厚厚的糾紛調解書,“從我當村黨支部書記的時候,我就喜歡幫村民們處理一些麻煩事。”這些調解書的內容,多是贍養、婚姻、理賠等問題,當事人涉及周邊10多個村的村民。
其中一份調解書里,還有當事人寫的一張保證書,“這個人是鄰村的,以前脾氣不好,整天跟家里人吵架,攪得一家人日子過不一塊去。”老呂知道以后,主動上門去調解,教育當事人,“家和萬事興,一家人過日子,和睦最重要。”老呂讓當事人簽下了保證書,保證不再跟家人亂發脾氣,而且每隔幾天,老呂就會買點水果來到他家,問問最近生活怎么樣,家里有沒有什么困難。時間一長,當事人慢慢地被感化了,再見到老呂時愧疚地說,“老支書,你平常那么忙,還惦記著幫我改我的這些臭脾氣。耽誤你這么長時間,我實在是太對不起你和家里人,我發誓我以后肯定改,好好過日子。”
老呂說,凡是在他這里簽了調解書的,都沒有再傳出什么矛盾出來,“他就是這里的大法官,誰家有化解不開的矛盾,找他準能調解好。”村里人如此評價老呂。
◎敬老院長不只管敬老
當了28年村支部書記,老呂于2001年退休,到了村里的敬老院當院長。
這個敬老院是1987年老呂一手建造起來的,水電暖齊全,電視機、影碟機、健身器材一概齊全,40多位老人住在這里安享晚年,每逢年過節,老呂總會準備好禮品,和老人們一起過節。名字雖叫敬老院,但被老呂安頓到這里的,既有年幼的棄嬰,也有中年殘疾人和乞丐。
2008年的3月1日下午,附近的代莊村村民代尚偉外出時,發現在自家的大門旁放著一個黑色提包,里面躺著一個哇哇直哭的嬰兒。老呂得知后,將孩子接到了敬老院,從家里拿來奶粉、餅干讓孩子食用,天天給換洗衣服,每日三餐先一勺勺把孩子喂飽后自己再吃飯。
后來,老呂把孩子送到縣人民醫院做詳細檢查,發現患有先天性白內障和腦癱,如果不及時救治,孩子有失明的危險。為給孩子治病,他多方奔走籌集資金10000多元,把孩子送到了齊魯醫院進行治療,住院期間,他住在醫院附近小旅館里,餓了吃碗老豆腐,渴了喝杯白開水,但對待棄嬰就像照顧親生孩子一樣。老呂的善行感動了醫院的醫生和護士,醫院有位領導還專門為孩子提供了優惠醫療政策。
熟悉老呂的村民說,這么多年他救助的困難群眾不計其數,其中不乏鰥寡孤獨老人和頻臨病危者,甚至還有過路乞丐,“以前有乞丐路過村里,老支書準會給錢和饅頭,遇到特別困難的還會安排到敬老院住幾天。”
◎他用一生踐行“雷鋒精神”
老呂說,他年輕的時候,正是全國上下學習雷鋒的年代,“那時我每天都唱《學習雷鋒好榜樣》,并且要求自己要做一個像雷鋒一樣的人。”
年輕時許下的承諾,老呂用一輩子的行動來踐行。做村支書,他帶全村走上了致富路,恢復了本村傳統的豆制品加工業,投資51萬元興建一處村辦企業,當年便營利10萬元,全村有80%以上的住戶做豆腐,成了遠近聞名的豆腐專業村,人均純收入達到8200元。致富的同時,他不忘村里的精神建設,成立了紅白理事會,不管貧富,一律實行一樣的標準,倡導勤儉節約。
而這么多年幫助和救濟村民,成為他最津津樂道的貢獻,“助人為樂,每做一件好事,每幫助一個人,我心里都會感到很安慰,很高興。”
如今的呂兆祥,在享受天倫之樂的同時,依舊在執著地“學到老,干到老”,做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他說,他現在最喜歡的一首歌是《天邊的駱駝》,寄托著他對人生的追求:
高高的駱峰從來不寂寞,
茫茫的翰海里印著它的腳窩,
沉甸甸的駱背上,
駱著它的希望,
駱鈴聲聲響是它心中歡樂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