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線工用儀器為線路測溫。
□記者 鄭乃春 通訊員 王樹清
??? 背負十五斤重的巡視裝備,在空曠的田野里每天平均步行十幾公里,每條線路都是他們掃描的目標,每一處運行異常都逃不過他們的“火眼金晴”。在“十八大”召開期間,他們更是磨穿腳板,天天晚上堅持特巡。為了“零距離”體驗電力巡線工的艱辛,11月11日晚,記者跟隨寧津縣供電公司巡線工于桂寧、張立江一起,對220千伏津樂線進行了夜巡。
生日當天,深夜巡視線路
??? 為確保全縣人民都能及時收看“十八大”,220千伏線路實行屬地化管理。除了提前進行檢修外,“十八大”召開期間,他們還堅持每天夜巡,以便實時掌握線路運行狀況。16名巡線員分成8個工作組,分別對7條35千伏線路和一條220千伏過境線路進行巡視。11日晚6時,人員集合到位。巡視班長于桂寧一邊收拾望遠鏡、紅外線測溫儀、腳扣、砍刀、絕緣桿等工具,一邊告訴記者,他剛剛轉為正式黨員,今天還是他的生日!
??? 他們的任務是巡視220千伏津樂線第35—45號鐵塔,這條線路是為樂陵市、慶云縣兩縣(市)供電的“主動脈”。到達目標塔位后,他們扛起沉重的工具包,踏入廣袤的田野里。記者隨他們在窄窄的田埂上穿行,不大一會,衣衫就被露水打透,腳下已沾滿泥水。額頭還在冒汗,身上卻泛起一股涼意。
20多年巡視路可繞地球兩圈
“左邊相,12攝氏度;右邊相,12.3攝氏度;中相,13.8攝氏度。”鐵塔下,于桂寧用紅外測溫儀測量著線路“耐張線夾”(耐張線夾,是指線路轉彎處的接頭,這是容易出故障的地方)溫度,張立江認真地作著記錄,然后借助強光手電和望遠鏡仔細察看有無異常,再檢查鐵塔構架螺絲是否有松動跡象,拉線是否牢固。一基鐵塔巡視完畢,大約用了20分鐘。從這里到巡視終端,都是縱橫崎嶇的莊稼地,只能徒步行走。中間,還要繞過一條大河。
??? 今年夏天,寧津縣遭遇了暴雨的襲擊,河面一下子寬了不少,在黝黑的夜幕下倒映著星星點點的光亮。為了節省時間,他們一前一后從一架簡易木橋上小心走過。雖然直線距離只有六公里,但整個走下來,卻要十多公里。今年43歲的張立江告訴記者,從1985年參加工作開始,他就是一名巡線工,每天晚上大約要行走10多公里,每年要穿爛六七雙絕緣鞋。20多年巡線走過的路,加起來能繞地球轉兩圈了。
??? 在40號鐵塔下,他們仔細巡視鐵塔的4個塔柱,一顆螺母有些松動,用扳手進行了加固。于桂寧告訴記者,8月5日,這里遭受了特大暴雨襲擊,累計降雨量達200多毫米。正是因為他們日常巡線工作到位,寧津全縣10千伏及以上線路沒有發生一起倒桿斷線事故,電網安全運行,有力地支援了全縣抗洪搶險,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表彰。他把巡線工比喻成電網的啄木鳥,把隱患提前消滅在萌芽狀態。
“供電萬無一失,才是給我們最大的獎勵”
???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巡視任務圓滿完成,他們都成了“泥腿子”。滿天星光,萬賴俱寂,仿佛能聽到小麥生長的聲音。記者突發奇想:這里正是聞名全國的蟋蟀之鄉,每年金秋十月,這里蟋蟀愛好者云集,不久前寧津縣孟集村一只蟋蟀賣了1.6萬元,便試探地問:“你們經常晚上在田野里巡線,說不定會捉到個‘金元寶’呢!”
??? 一直不善言談的張立江說:“巡線工都有一副好身板,頸部習慣性地上揚,很少注意腳下。能保證供電萬無一失,那才是獎勵給我們最大的‘金元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