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記者來到德城區溫泉小區劉敏的家中,沒來得及寒暄,劉敏說:“你先坐,我先給我媽換完尿布再說。 ”說話間,她轉身進屋為母親換下尿布,并清洗干凈晾到陽臺。
大學畢業后劉敏放棄了工作機會,回家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劉敏用堅持了17年的行動,詮釋了孝道。
母親病倒,大學畢業生回家做 “護工”
劉敏今年39歲, 1994年她考入天津工藝美院服裝設計專業,愿望是畢業后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 “當時父母和妹妹都為我感到高興。”劉敏回憶道。至今她仍然記得大學報到前母親說的話, “好好上學,別惦記家里,等過完八月十五我就去天津看你。”未曾想,中秋節還沒到,母親卻病倒了。
1994年9月,劉敏的母親姜紅因突發腦出血,在德州人民醫院實施了開顱手術。 5個月后,母親病情復發,經過再次搶救,雖然保住了生命,但落下了嚴重的后遺癥:智力僅相當于一個兩歲的孩子,失去了語言、咀嚼功能,癱瘓在床,生活無法自理,吃喝拉撒睡,全都需要人照顧。家里人為了不讓在天津上學的劉敏擔心,沒有告訴她母親的病情。
當劉敏放假回到家中,看到躺在病床上,鼻子里插著胃管的母親時,腦中一片空白。她無法相信,離家時還健康的母親,如今卻成了這般模樣。至今,回憶起當時,劉敏的眼睛還會泛起淚花, “感覺天都塌下來了,自己每天都是以淚洗面。”
假期之后,劉敏回到學校繼續上學,但心里卻始終牽掛著家里的母親。母親病后一直由父親照顧,父親身體不好,家里打算請保姆,但保姆都覺得照顧太麻煩,婉言拒絕了。當時還沒畢業的劉敏決定畢業后回家照顧母親, “當時沒想太多,只是覺得讓別人照顧,自己始終不放心。我媽生我養我不容易,當時妹妹又還在上學,作為家里的老大,這個時候我得回去。”
就這樣,大學畢業后,劉敏回家一心一意當起了 “護工”。那年,她只有22歲。
無怨無悔,照顧母親17年如一日
自從畢業回家以后,劉敏幾乎很少出門,也沒有什么業余愛好,每天的任務就是照顧母親。遇到外出的場合,劉敏也是能不去就不去,實在脫不開身,出去一個小時就匆匆忙忙地趕回來,“不是不想出去,主要是即使出去了,心里也總是放心不下我媽。”
母親沒有咀嚼功能,每天的飯劉敏都用豆漿機打碎成流食,用小勺一點點地喂給她。剛開始,劉敏沒有經驗,母親容易被嗆到,一頓飯要一個多小時,母親沒吃進去多少不說,飯還撒的到處都是。劉敏邊喂邊摸索,現在,一頓飯10多分鐘就可以吃完。母親不能說話,劉敏無法知道她到底吃沒吃飽,這些年就堅持少食多餐的原則,一天喂母親4頓飯,每天的飯都換著花樣搭配。 “吃的太單一怕營養不均衡,所以我為她準備不同的飯菜,這樣既能均衡營養,味道還不一樣。”晚上,劉敏索性就與母親一起睡,夜里時不時地起來看看,為她蓋被子、換尿布。
長年臥病在床的人最怕得褥瘡,劉敏就經常給母親翻身、擦身體、換洗衣服,患病至今,老人一塊褥瘡都沒有長過。
采訪中劉敏一再表示,自己就是個普通人,做的事情不值得報道, “父母病了,咱做兒女的不去管,誰還能管他們。同時我也非常感謝丈夫對我一如既往的支持,沒有他的支持與幫助,我是無法堅持到今天的。” 17年如一日的堅守,劉敏用實際行動向人們詮釋了什么是孝道。
□本報記者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