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志強 見習記者 陳琳
【人物簡介】李德民,先后在德州地區教育局、德州市教育局工作。2001年8月,調任德州一中副校長;2003年8月,調任武城二中黨支部書記、校長;2010年10月,調任德州市新城中學籌建處主任;2011年8月,被任命為德州一中校長、黨支部書記。先后獲得山東省普法工作先進個人、德州市優秀校長、德州市人民好公仆、德州市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
“對父親,我不是個好兒子。有一次在飯桌上爸爸訓斥我不努力上進,不懂事的我怎能聽出他的關心,我跟他吵了一架,爆了粗口還近乎撇清關系。事后我一直記恨著他,故意不和他說話折磨他。一天,我偶然聽到父親打電話,聲音里滿是求人的誠懇與期盼,找輔導老師給我補習。家里的錢大多花在補習班了。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就是個混球……”
這是德州一中命題作文《我不是一個好兒子/好女兒》中,眾多看似普通又不尋常的一篇。這篇文章感動了老師,感動了家長,感動了校長李德民。
說它普通,是因為僅僅是一次作文寫作;而說它不尋常,是因為在校長李德民的規劃中,這樣的作文,還能給予孩子以德育教育。這正是他的教育理念——一個好學校,育人在前,教書在后。
[改革創新]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按照成績排名,學生總有排在后面的。
這部分學生,是李德民關注的重點。“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考上北大、清華,排名在后的學生要找到他們的定位和目標,而這一點對他們很重要。”1961年出生的李德民說,一中老師引導這部分學生設定“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使他們不斷進步。
老師們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成績管理曲線圖的制作,這個圖包括總成績和各科成績,入校的時候成績是多少,第一次考試的時候成績是多少,第二次考試的時候成績如何……做出曲線圖,對學生而言,可針對性復習;對老師而言,便于掌握總體情況。
對學生的要求,同時也是對老師的要求。德州一中一直以來都是德州市高中教育的“領航者”,教育教學成績斐然。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李德民認為,一中的教職工更需要學習、進步,因為老師水平的不斷提高,才是對學生的真正負責。
于是學校開始試點高效課堂,構建“學習共同體”。
剛開始,有些老師不愿意“改革”,他們習慣了拖堂,習慣了向時間要成績的模式。可是經過學習小組構建、學案編制、自主課、互動課、活動課等高效課堂的實施,學生學習效率顯著提高,教師主動學習研究的熱情高漲。
“舉例說,互動課是一個學習、確認、矯正、升華的過程,通過展示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小組與小組之間互動,學生們原來不知道的知識點知道了,不清楚的問題清楚了,把握不深刻的重點現在深刻理解了。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顧及到了更多的學生,讓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率也就自然提高。”李德民說。
[重視德育]學做人比學習重要
早些時候,一些關于高中生的新聞引起了李德民的關注:高中生出現了心理問題,比如,抑郁、焦慮、自我強迫等,甚至出現自殺等極端行為。一個理念在他腦海中加深,成才必先成人,要向社會輸送有健康身體和健康心理的陽光學生。
現在的教育也應跟上時代的變化,與時俱進。
為此,德州一中通過事業單位招考,引進了心理學專業的老師,專門負責學生的心理健康。當學生們因為同學關系或者師生關系煩躁、抑郁,因學習壓力焦慮時,能夠找到心理老師,以幫助疏導,將不良情緒釋放。
此外,學校專門開設了心語室,設立了心理郵箱,為學生們治“心病”。
這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強化責任禮儀教育,強化傳統文化傳承,舉辦成人禮活動,開展《我不是一個好兒子/好女兒》作文寫作活動。旨在塑造學生文明懂禮,孝道感恩,進入社會時,他們將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德育教育開展后,學生說臟話、奇裝異服、隨地吐痰的情形少了,年輕的他們更知道了責任和擔當,更懂得孝道和禮儀,這讓李德民頗為欣慰。
“在學會做人的基礎上,加上勤奮,才可能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6日上午,李德民一邊翻開《哈佛凌晨四點半》的書,一邊介紹。不久前,他把該書中的一句話,放在了新一中的顯著位置,“勤奮是通往成功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