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國字臉,戴著眼鏡,說起話來慢條斯理,做事一絲不茍。大學畢業后,他成為家中第五代醫生,與祖輩不同,他選擇了西醫;行醫30多年,被病人稱贊為“古道熱腸、醫術精湛”,被同事評價為“仁心仁術、品德高尚”,他就是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內二科主任、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世和。
“認真是行醫的根本”
在消化內科,王世和是出了名的忙。內二科主治醫師梁海清告訴記者,每天從上班到下班就沒見他閑過,一天在門診看病號多時達80多人,累到口干舌燥、筋疲力盡,每逢星期四一天還要做30多個胃鏡、10多個腸鏡檢查。
雖然忙,王世和工作上卻從不馬虎。他經常說:“患者把生命托付給醫生,醫生就必須認真對待,這是行醫的根本。 ”
來自河北景縣的張玉芬,談起王世和贊不絕口:“要不是王大夫細心,我估計活不到今天。 ”2003年,張玉芬患膽囊炎藥物性肝病,卻被一名大夫誤診成普通的胃炎,中西藥吃了不少,不但沒有減輕,反而越發嚴重。后來她轉診到德州市人民醫院,王世和準確找出了病因,只用了幾天藥就大大減輕了她的病痛。
“搞醫學必須有獻身精神”
工作之余,王世和又將目光盯在醫學界最尖端的技術上。自1984年開始,他先后將消化內鏡檢查、經內鏡治療消化道異物、經胃鏡治療胃內結塊、消化道息肉電切術等20余項國內先進技術應用于臨床實踐。近十幾年來,他以每年引進一項新技術的速度,提升著我市消化內科診治水平。
引進新技術的背后,王世和承受著別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2005年,他引進的“經十二指腸鏡胰膽管疾病治療術”,雖然治療效果明顯,但對醫生的身體卻是一個考驗:一次治療往往需要1至3個小時,整個過程醫生都處在放射線下。本身對放射線過敏的王世和,每做完一臺手術都要發燒兩三天。但是,他卻從不退縮,他說:“這項技術有前景,必須開展起來,搞醫學必須有獻身精神。 ”
“只有用心看病,才無愧于患者”
“永遠對患者負責”,這是王世和一直堅持的從醫理念。
有一次,他為一個病人做檢查,在其胃竇部位發現一處小面積潰瘍,初步診斷是腫瘤并建議去省里做進一步檢查,但省醫院的大夫卻診斷是一般潰瘍。王世和根據臨床經驗,堅持自己的診斷。雖然患者怨聲不絕,他仍耐心勸說病人去中國醫學院腫瘤醫院復查。在腫瘤醫院,“早期惡性腫瘤”的診斷,讓患者驚恐之余又倍感慶幸。由于治療及時,患者術后已16年,身體恢復很好。
王世和告訴記者:“醫生分三種:一種用手看病,一種用腦看病,還有一種是用心看病,我欣賞最后一種,因為只有用心給患者看病,才是一名無愧于患者的好醫生。 ”
□本報記者蘆瑞瑞本報通訊員常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