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起,商家需使用“商業收款碼”
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王南)
“你好,你消費了13.5元。別掃微信了,掃這個碼。”2月9日,在德州經開區天鈺街某家便利店,收銀員邊說邊向顧客指了指一旁的銀行聚合收款碼。
記者走訪天鈺街發現,不管是飯店、便利店、時裝店等,在柜臺前擺放著多種支付碼。“因為消費者消費的錢數從幾十元錢到幾千元不等,所以用微信、支付寶、聚合收款碼幾種不同的支付方式。”天鈺街某飯店的老板說。
據了解,3月1日起,所有服務機構提供的個人收款碼將被限制用于經營活動,市場經營主體將全部采用商戶收款碼收款。所以,從去年11月開始,就有不少商家到銀行申請辦理收款碼。我市幾家銀行均表示,聚合收款碼辦理數量較以往平均提高了三成。
記者在東七里鋪便民市場走訪了解到,雖然水果攤、菜攤、熟食攤等攤主已了解3月1日的新規,但他們使用的還是微信、支付寶的個人收款碼。“我們都是小本經營,如果使用銀行聚合收款碼,錢是第二天才到賬,這對于我們平時進貨周轉資金就不是很方便。”東七里鋪一家水果攤的攤主告訴記者。
不少商家也表示,雖然將個人收款碼申請轉為商用收款碼,需要提供相關資質證件,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樣的措施能夠有效保證消費者和商戶雙方的資金安全。同時,將微信、支付寶個人收款碼轉變商業收款碼,收款方式也將多元化,更加方便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