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信(山東)公司通過分類處置實現資源回收利用——
國有廢舊資產最高升值20倍
□本報記者李榕劉瀟
領料、拆解、產物分類、過磅、入庫……5月15日,位于天衢新區的財信(山東)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園2號車間內,一件件報廢物品被拆解回收,實現變廢為寶、升值增效。
該產業園由市屬國企財鑫集團子公司財信(山東)公司投資1.69億元建設,定位為建設符合綠色環保標準的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基地。全部投產后,年可拆解電子電器500萬臺、拆解機動車3萬臺、處理廢舊金屬5萬噸。
“這是全市首個回收、拆解、加工、利用一體化報廢拆解中心,目前2號綜合車間已投用,在建的還有電子電器和機動車2個拆解車間,可實現電子電器產品、廢舊機動車、廢舊金屬等物資回收拆解及再利用。”財信(山東)公司董事長王琦說。
此前,當國有資產需要以報廢、轉讓等方式進行處置時,經審批同意后,原則上由各單位自行處置。由于處置工作涉及面廣、銷售渠道匱乏、處置成本過高,國有報廢資產處置難以實現收益最大化。為改變這一情況,我市變分散處置方式為集中統一處置。自去年起,全市范圍內報廢的國有資產,原則上要全部歸集到財信(山東)公司進行統一規范處置。
“我們在對廢舊物資進行精準分類、精細拆解、深度處置后,最終產出的所有物資全部進行線上公開競價銷售,實現對廢舊物資的增值。”王琦稱,公司擁有一支創新能力強的研發團隊,具備10年以上國有報廢資產處置經驗;公司下游企業可對拆解產物進行深加工和有色金屬、稀貴金屬的冶煉提取,實現資源再回收、價值再利用。
公司采取“增值分享”模式,實現互利共享,即先將報廢資產評估后所得的價值返還給原單位;經過精細化拆解后,再將增值部分的50%返還,剩余的50%作為公司收益。根據資產性質不同,增值空間從1倍到20倍不等。以近期處置的一批LED一體機為例,評估價值為每臺100元,經整合上下游資源,對該批報廢資產進行精細化分揀、分類處置后,報廢資產價值提升了近10倍。
此外,為確保處置流程的規范性,公司自主研發了ERP數字化管理平臺,借助該平臺,報廢資產自動化管理程度達到了90%以上。“每件入庫資產均貼上了專屬條碼,只要掃描一下,物品的名稱、編號、價格、供應單位等信息一目了然,實現了報廢資產從入廠到出廠的‘全鏈條’動態監管。”財信(山東)公司總經理彭會剛說。
眼下,公司正積極配合行業主管部門,牽頭成立再生資源行業協會,計劃將全市600余家回收企業納入協會,建立全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綠色發展模式。同時,積極構建“互聯網+可再生資源回收”模式,市民通過“城魚回收”微信小程序下單,即可上門回收。“我們將積極拓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實現報廢資產再利用、保值增值、無害化處理,助推德州‘無廢城市’建設。”王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