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源生態智能化新項目全部建成后,將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本報記者 王金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近年來,全市各地搶抓信息時代發展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自身產業數字化的場景資源優勢,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一個個融合創新的數字場景,正在不斷激發著經濟社會發展新活力。
加速數字賦能 激發產業升級活力
對于傳統產業而言,數字賦能的核心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當前,我市各地深化大數據場景應用,充分運用數字技術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治理變革。
位于德城區的華源生態智能化高性能纖維高端定制生產線項目,將建成全省紡織行業唯一的三層智能立體“無燈”工廠,全部達產后,年產高性能纖維紗線9.5萬噸。“去年以來,我們實施了智能化高性能纖維高端定制生產線一期項目,引進世界先進紡織設備,建設數字化、智能化工廠,年生產各類新型纖維混紡紗4.5萬噸。”談及智能化新項目,德州華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文俊感觸頗深,“一期項目投產后,產量提高了50%,用工減少了30%,市場競爭力極大提升。”
借助數字技術,傳統產業不斷實現企業內部及整個產業提檔升級。在齊河縣澳亞集團A2牛奶產業集群項目現場,自動飼喂車、自動飲水槽、轉盤式擠奶機等自動化設備一應俱全;數字化管理監控系統實時顯示設備運行情況;環境溫濕度智能管控系統,24小時自動感知牛舍的溫濕度,實時反饋信息并對環境參數作出調整。“我們采用全球先進的智能噴淋和光照系統、固定式自動攪拌系統等,既能夠為奶牛提供更適宜的環境,又能夠提高運營效率。”澳亞集團A2牛奶產業集群項目牧場經理呂超介紹。
數字賦能不斷向縱深推進,也加快了信息技術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滲透。智慧慶云綜合服務管理平臺項目,打通數據壁壘、深度釋放數據價值,將環境保護、城市治理、預警應急等10個應用系統融合匯聚,實現了數據共享共用、互聯互通。
加快特色集聚 打造數字產業高地
我市聚焦項目帶動、龍頭引領、產業集聚,大力發展數字產業,不斷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陵城區將數字產業作為“一把手”工程,積極打造數字經濟產業園區,籌建“德州市數字產業研究院”,建設數字產業綜合服務中心、大數據產業孵化基地等,吸引、孵化和培育了一批人工智能、區塊鏈、元宇宙等高科技企業落戶。目前,阿里云、騰訊、華為等15家頭部企業已入駐園區。
去年以來,寧津縣把握數字化轉型發展趨勢,打通數據壁壘,探索全域數字化發展新路徑,發揮騰訊云、忽米網等國家級“雙跨”平臺引領作用,加快推進體育用品制造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打造智能制造標桿企業1家、上云企業67家,通過數字化改造幫助企業平均提高綜合生產效率20%以上,降低生產成本5%以上。 同時,全市各地依托龍頭企業優勢基礎,大力引進鏈主型項目,做強核心優勢鏈條,聚力壯大數字產業規模能級。
在武城縣魯權屯鎮海創節能科技有限公司節能智能制造項目現場,一派忙碌的建設景象。該項目總投資20億元,采用浪潮集團MES系統、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武城縣打造暖通空調產業生產高度數字化、智能化的“燈塔工廠”,項目全部達產后,年銷售收入可超50億元,將破解暖通空調產業“群山無峰”的局面。
“集成電路產業鏈以有研半導體、威訊電子、英望科技等企業為龍頭,精準對接高端信息產業項目,一批延鏈補鏈強鏈項目接連落地,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高效發展。信息服務產業鏈以奧鏈、易泰數據湖等為龍頭,輻射帶動了浪潮云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骨干企業,打造了集技術研發和行業應用為一體的信息技術服務體系。”天衢新區經信科技部部長孫光明介紹。去年天衢新區納入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統計范圍的規上企業34家,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6億元,形成了集成電路、信息服務兩大產業鏈。
從園區建設到豐富平臺,從企業上云到補鏈強鏈,新業態、新模式、新平臺在我市各地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
強化要素保障 營造良好數字生態
如何讓“數字引擎”動力更強勁?我市各地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強化政策、創新、人才資源供給,持續優化數字生態,積極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近年來,平原縣加快推進5G基站建設,統籌利用城市公共資源、全面提升網絡覆蓋水平,為服務實體經濟、建設智慧城市、發展數字經濟等多元化應用場景提供網絡支撐,不斷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截至目前,該縣累計建成5G基站640個,開通638個。
抓好基站建設的同時,各地積極完善配套機制,全力打造數字化平臺。樂陵市積極推進工業互聯網應用,開展“工業互聯網進集群”活動,充分發揮忽米網、騰訊云、浪潮云洲等國家級“雙跨”平臺資源優勢,形成集群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引導集群內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深入開展5G“百城萬站”“百企千例”行動,支持建設一批5G行業應用創新推廣中心,打造5G全連接種子工廠2個以上。臨邑縣開展工業互聯網牽手行動,不斷加強與移動、聯通、電信、金邑數科、忽米網等單位的交流,引導企業樹立數字經濟意識,幫助企業明確數字化轉型重點,分行業、分企業、分鏈條實施數字化轉型行動,打造一批智能工廠、數字車間。
牽手科研機構、全力引育人才,為數字化場景突破創新提供智力支撐。夏津縣堅持聚科技創新之力,擴大產業影響,打造“飛地研發、夏津制造”的特色產才融合品牌,與東華大學、江南大學、西南大學、蘇州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長期合作,為產業升級增加了全新動能。禹城市全力建好人才支點,將北京市海淀區作為對接重點,建立駐京科技人才聯絡處,定向招引項目和人才。
應時而謀、應勢而動,從打造“場景”到培育“風景”,乘著數字化的東風,我市數字產業正拔節生長、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