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樂
精準謀劃開新局,持續發力譜新篇。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重點工作安排中提出“持續精準厚植戰略新優勢”,并明確要求深度借勢借力,打好“融接引爭”組合拳,把戰略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
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深化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全面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當前,我市正處于優勢疊加的戰略機遇期,各縣市區、各部門認真學習貫徹市兩會精神,增創優勢贏主動、事爭一流搶先機、厚植戰略新優勢,不斷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之路行穩致遠。
聚力“雙碳”目標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1月16日,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2024年度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會上明確要求,壓實責任,統籌推進,跟蹤問效,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23年,我市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搶抓“雙碳”戰略機遇,發揮園區政策優勢,推動“傳統能源+新能源”耦合發展,構建多能互補、多點支撐、多元發展格局。新增省級以上綠色工廠12家、綠色工業園區4個,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連續3年居全省第1位。
“我們將認真貫徹市兩會精神,做好轉型文章。重點在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和強化污染防治方面下功夫。搶抓‘雙碳’戰略機遇,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做好總量減排、源頭減排、結構減排,促進經濟社會向‘綠’而行。”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岳紅星說,將大力支持培育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騰出更多空間。
不久前,陵城區經濟開發區獲批創建省級生態園區。為加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陵城區積極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全面實施環境綜合治理,持續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和新興產業發展,通過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等多項舉措推動生態園區創建。
“新的一年,我們將以此為契機,突出做好新能源利用文章。”陵城區委書記張傳軍介紹,在地熱方面,強化與中石化綠源地熱能公司合作,確保到2026年完全實現“地熱代煤”;在氫能方面,加快正辰氫能產業園項目建設步伐,同時開展精準招商,力爭更多氫能項目入駐園區,打造產業集群;在儲能方面,加快共享儲能電站項目建設進度,持續壯大儲能產業鏈。
持續精準用力深化融入京津冀
“3年‘長了’4英寸,德州成為全國第5個能生產12英寸大硅片的城市。”1月14日,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斌表示。有研項目落戶德州天衢新區以來,8英寸硅片項目穩健經營,12英寸硅片和高純濺射靶材項目相繼投產,已成為國內生產集成電路關鍵材料的重要基地。
主動對接,精準承接。作為德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平臺,天衢新區先后落地京津冀項目37個、總投資192.9億元,有研集團、中機寰宇等一批央企國企紛紛進駐、落地開花,電子信息產業成功入選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舉辦中國半導體材料產業發展峰會、新能源車輛行業高質量發展及車聯網信息安全技術交流會,為新區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項目支持。
“我們將繼續大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聚一批標志性、先導性重大項目,建設京津冀協同聯動示范區、環京產業外溢優選地,打造全省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天衢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大山表示。
不僅是天衢新區,深化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更需要全域對接、全面承接,抓重點、求突破、促深化,構建“一區引領、多點支撐、全域融入”的工作格局。
供需互融是實現德州市全面融入京津冀的內生動力。在市發改委主任劉澤華看來,如何把戰略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需要持續精準用力,深化“一縣一區”“一部門一重點”合作機制,推動已簽約項目落實落地。“今年,我們將全力打造京津冀周邊產業新高地,聚焦京津冀南部生態功能區、大運河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加強與周邊地區在產業協同協作、生態聯防聯治、社會事業共建共享等方面合作,謀劃推動更多重大事項進入國家支持范圍,在區域協同發展中分享戰略紅利。”劉澤華說。
“兩河牽手”文旅互促打造“德水安瀾”新圖景
前不久,省文旅廳公布了2023年山東省生態旅游區培育單位名單,齊河黃河國際生態城入選。
近年來,齊河縣以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為引領,高標準打造百里黃河生態廊道,建設1.5萬畝齊河黃河水鄉國家濕地,水生態和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堅持把文旅產業作為立縣產業來打造,完善文旅產業服務保障體系,培育壯大文旅市場主體,推動文旅消費擴容升級。
“齊河縣將認真落實市兩會精神,靠非常之為融戰略、拓空間、強優勢,努力在建設沿黃河文化體驗廊道、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打造彰顯文化自信、展示黃河文明、服務強省建設的齊河樣板。”齊河縣委書記孫修煒說。
德州是全省為數不多的黃河和大運河兩河同在的城市。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搶抓黃河、大運河兩大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契機,積極融入全省“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建設,創造性實施“兩河牽手”工程,暢通水脈、傳承文脈、帶動人脈,逐步實現黃河和大運河在水利、交通、旅游和生態等方面全面連通,構筑文化體驗廊道新格局。
近日,黃河大運河連通廊道路網工程全線貫通。全程130余公里串聯起沿途5縣18鎮,成為鄉野間“濃墨重彩”的靚麗風景。“兩河連通廊道通過充分挖掘黃河和大運河地域文化內涵,最終形成‘藍綠紐帶、五彩長卷’為主題,全域‘一廊四區多點’的總體景觀結構。”黃河大運河連通廊道建設指揮部負責人高永文介紹,接下來,他們將立足高標準,按照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推進重要節點的規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