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年味、買好品,黃河大集激發傳統文化新活力——
非遺剪紙5場大集賣了88萬元
黃河大集上,張建志向市民展示剪紙作品。記者 劉振興 攝
□本報記者 馬樂
踏進臘月門,年味鋪滿集。1月26日,是山東省巾幗年貨節暨德州市第五屆“德州味”優質農產品展銷會開幕的日子。這天早上,張建志整理好所需用品便匆匆趕赴現場。剪紙擺件、卷軸、書簽等30多種剪紙產品裝滿了整整兩個大行李箱。
建志剪紙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7歲的張建志作為傳承人,多年來致力于剪紙技藝的傳承與推廣。連日來,一場接一場的黃河大集,點燃了城鄉冬日里的煙火氣,也激發了以張建志為代表的非遺傳承人參與的積極性。“非遺就是要走進群眾,才能讓大家了解、喜歡,才能得到傳承。趕集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張建志說。
半個月的時間里,他帶著自己的作品趕了大大小小5場大集,也總結出了一套趕集心得——展示產品的種類要豐富,價格要親民;想要在眾多攤位中脫穎而出,得有互動環節,能隨時露兩手絕活;就連趕集時穿的衣服也要挑紅色唐裝,喜慶又應景。
上午10點,大集準時開市,現場張燈結彩,各種商品琳瑯滿目,叫賣聲此起彼伏。剪紙、德州窯紅綠彩、黑陶等獨具特色的非遺產品備受消費者青睞,建志剪紙攤位前人流也是絡繹不絕。“剪紙有剪技和刻技兩種基本技法,按照色彩表現形式分為單色、套色等。”張建志一邊動手剪起了窗花,一邊介紹著剪紙的相關知識,助手則忙著發放宣傳頁、招待前來詢價選購的市民。
為了迎接龍年的到來,張建志提前半年就精心設計準備了10余種生肖龍元素的剪紙產品,現場一款“龍福”小擺臺格外受歡迎,很快銷售一空。“這個作品巧妙地把卡通龍的形象和書法‘福’字結合起來,精巧可愛,送人自留都很合適。”市民趙靜一下買了3個。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州現有國家級非遺項目4項、省級43項、市級186項。“現如今全市上下對非遺的傳承和發展越來越重視,每年都會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展演、展銷活動,我們這些傳承人大受鼓舞。”張建志說。在這些天的趕集過程中,有人看到他的現場即興創作,對剪紙技藝產生了興趣,希望可以進一步學習;也有些市民對他的產品印象深刻,零售之外還談成了多筆量產訂單,粗略計算銷售額達到近8萬元。
“多開發些套色作品”“產品包裝可以更講究些”……忙碌之余,張建志不忘取出隨身攜帶的小本子,在上面仔細記錄著自己收集到的寶貴建議。近年來,在發展剪紙技藝的過程中,張建志更加注重審美性與實用性的統一,設計生產了水杯、書簽、團扇等20余種剪紙衍生作品,并入選“山東手造·德州有禮”項目庫。
“趕集也是一個向老百姓學習的機會,我可以在交流中獲得更多啟發。”張建志告訴記者,一次一位顧客詢問他有沒有能夠發光的剪紙擺臺,他由此設計制作出了可以充電的剪紙小夜燈,大受好評。
我市非遺年俗活動還在持續火熱開展,張建志的“忙年”模式還將繼續。“忙些是好事。希望能以新春佳節為契機,展示非遺魅力,將古老的民間藝術重新帶回大眾的視野,讓非遺進一步融入百姓生活。”張建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