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強降雨使全市60多萬畝蔬菜受災,5萬多畝近乎絕產,7000多個大棚倒塌或部分倒塌,預計菜農經濟損失達4.1億元——
近兩周來,連續強降雨使全市63.4萬畝蔬菜受災,5.6萬畝近乎絕產,4萬多個蔬菜大棚積水,7000多個倒塌或部分倒塌。
我市蔬菜生產受此沉重打擊,產量必定大減,蔬菜供應會不會出現斷鏈?菜價是否就此高漲?如何實施補救以最大化減少損失并確保菜價穩定?記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采訪。
受災縣市積極實施自救,將損失降到最低
7月30日強降雨一出現,市蔬菜辦公室主任田京江的電話便開始響個不停,平原、陵縣、寧津、臨邑、武城等縣市菜田均出現了嚴重災情。第二天一早,他就帶著人冒雨趕赴平原縣、陵縣等重災區查看災情,督促落實救災措施。 “菜田的水必須最快速度排出,泡得越久受損失越大,等雨后出了太陽一曬,蔬菜都得蔫了。進水的大棚如果泡得久了會坍塌,也要趕緊排水修復。 ”田京江焦急地說。
7月26日我市部分縣市出現大到暴雨,菜田出現災情;7月30日至8月1日又遭遇強降雨,更是雪上加霜;8月4日至5日,寧津、平原、陵縣等縣市再遭雷陣雨襲擊,其中寧津縣柴胡店鎮幾成一片汪洋。針對災情,我市各級蔬菜部門成立救災小分隊657個,調動機械,組織力量,打通排水溝,迅速排除菜田、棚內積水;選派194名技術人員深入菜田,從排水到田間管理面對面為菜農提供技術指導;市蔬菜辦及時發出緊急通知對救災提出具體指導意見,各縣市區蔬菜部門也通過媒體等渠道宣傳救災具體措施。目前,受災縣市已排水37.3萬畝,大棚排水2萬多個,但由于雨水浸泡,大棚倒塌個數仍在增加。
平原縣是此次受災最嚴重的縣市之一,全縣降雨量達398毫米,蔬菜受災面積15.6萬畝,3萬個蔬菜大棚積水,1960個大棚垮塌,1730畝蔬菜絕產。該縣組織30個技術指導小分隊,深入坊子鄉、前曹鎮、王打卦鎮、桃園街道辦事處等蔬菜主產受災區,指導菜農排水和田間管理。坊子鄉因地勢低洼,大棚積水嚴重,自8月1日以來,每棚一臺抽水機全力抽水。其他受災縣市也在積極實施救災措施,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
蔬菜受災嚴重,菜價將維持高位震蕩走勢
8月1日,黑馬市場蔬菜批發價格呈現上漲趨勢,尤其是葉菜類,與7月25日比,油菜價格由每公斤2.4元漲到5元,香菜由每公斤3.6元漲到12元。茄果類蔬菜價格變動不大,主要原因是菜農擔心水淹受損提前采摘上市,部分地區成交量較雨前略有增加,出現蔬菜上市量不減反增的現象。8月5日,黑馬市場蔬菜批發價格普遍出現上漲,其中漲幅較高的是黃瓜、西紅柿、圓茄,分別較8月1日每公斤上漲1.2元、1元和0.6元。
8月5日,記者在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蔬菜市場了解到,蔬菜價格已普遍上漲,有些漲幅較大。 “這些菜價格多少都在漲,你看,這老黃瓜還兩塊二一斤呢! ”正在買菜的市民王先生說。蔬菜經銷商有些無奈:“本地的菜都淹了,外地的菜進不來,蔬菜批發價漲得很快,有些菜都沒有貨。 ”
據介紹,由于受災比較嚴重,我市蔬菜價格將呈結構性上漲,雖然絕產的菜田可以補種速生菜,但即便生長最快的葉菜類生長期也要四五十天,預計8月到9月中旬期間,全市蔬菜價格將維持高位震蕩的走勢。雖然蔬菜價格升高,但全市63.4萬畝蔬菜受災,產量銳減,菜農收益仍會減少,預計總體收益減少2億元。每個蔬菜大棚的建設費用達7萬元左右,7000多個蔬菜大棚倒塌或部分倒塌,直接經濟損失將達2.1億元。這次連續強降雨,全市菜農經濟損失將達4.1億元。
“我市蔬菜受災比較嚴重,我們必須全力采取補救措施,在絕產地塊搶種白菜、油菜等速生菜。倒塌、損毀的大棚盡快組織修復,及早恢復生產。盡量保障蔬菜供應,以穩定菜價。 ”田京江說。
□本報記者 陳燕 本報通訊員 孫保衛 任俊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