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在面對訂單銳減、用工成本上升、棉花價格外低內高、配額限制、融資難等問題,眾多涉棉企業如何發展?是繼續 “頂風冒雪”前行,還是“另辟蹊徑”?夏津縣一些紡織企業的做法、經驗值得借鑒。
船小好調頭
??? “誰不想轉型呀? ”9月25日,夏津順天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文星道出紡織人的心聲。 “窮則變,變則通,只不過我轉型行業跨度大,現在就有了效益。 ”
??? 原來,田文星曾經開辦恒順紡織廠,伴隨紡織企業危機緊逼,恒順也身陷困境。正當他一籌莫展之際,該縣引導田文星大膽走出去,帶個好頭。去年田文星引進新型電機項目,借鑒哈工大先進技術,結合自主研發,僅一年就拿下3項專利,成為全國第4家同類產品企業。今年4月,在石家莊舉辦的全國電動車節能比賽中,“風伯”電機奪冠稱雄。
??? “比賽時,用同樣的電動轎車,換上咱的電機,能跑170公里,比其他的多跑50公里。 ”談起自己的產品,田文星總有說不完的話。 “風伯”電機已通過了IS09001-2008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國家3C認證。年可生產驅動電機10萬臺,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利稅3000萬元。
龍頭高昂走高端
??? 經過認真的市場調查和前景分析,德州恒華紡織有限公司立足自己的研發優勢,將低支紗改高支紗、高支紗改精梳紗、純棉紗改混紡紗,向高端產品要效益。
??? 目前該公司生產的天絲、莫代爾等新型纖維每噸售價十幾萬元,而普通棉紗售價每噸在3萬元左右,在棉紡織市場普遍低迷的形勢下,該公司銷售收入不減反增,從產能擴張轉向價值增長,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恒華紡織公司達到了10萬紗錠的規模。
??? “只有打出自己的品牌,才能讓我們的產品在市場中被識別和購買,實現從經營產品向經營品牌的轉變,以此打造整個縣域經濟的招牌,帶來更大的整體聯動效益。 ”恒華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范書貞說。
多條腿趟出創新路
??? 9月27日,在夏津錦丹保持器研發中心,4名技術人員正在測試自主研發的高精度大型軸承保持器,填補了國內空白。
??? “我們不斷研究市場動態,一手抓紡織,一手抓機械制造,堅持多條腿走路,最大程度防范市場風險。 ”談起企業的研發,該公司董事長韓聿貞很驕傲。
??? 錦丹保持器公司實施專利帶動戰略,大搞科技創新,不斷開發新產品,先后獲得專利6項,并將專利技術及時應用于生產,促進了轉化。現擁有年產500萬套的生產能力,品種達178個,與全國60多家軸承企業形成了穩定的供貨關系。□本報記者 楊德林 本報通訊員 王堯 李紅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