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新聞網訊 (石勇 崔志華) “往年講究‘爭秋奪麥’,一般在9月27日前后麥子就種完了;今年10月8日左右才播種完,整整晚種了10天。 ”10月18日,焦廟鎮(zhèn)周莊村高產創(chuàng)建科技示范戶王延洪,講起種田技術來頭頭是道。
??? 小麥晚播緣于夏玉米晚收。據齊河縣農業(yè)局農技推廣研究員馬仁元介紹,夏玉米灌漿高峰后,只要平均氣溫在16℃以上,仍能持續(xù)灌漿。每晚收一天,每畝地可增產10公斤,在不影響小麥播種的前提下盡量晚收,10天就能增產100公斤;而小麥適期晚播則能控制麥苗過旺生長,避免群體變大,消耗地力,增強小麥抗倒伏能力,為來年高產打下好基礎。
??? “玉米適期晚收、小麥適期晚播”合稱為“雙晚技術”,是我市重點推廣的糧食增產增收技術之一。為把這項技術落到實處,齊河縣于9月26日開設專題講座,聘請山東農業(yè)大學博士生導師進行授課,培訓縣鄉(xiāng)技術員、科技示范戶500多人;舉辦“雙晚技術”電視專題講座,制作100多套“雙晚技術”光盤,出動宣傳車輛200余車次。
??? “雙晚技術”僅是齊河縣糧食高產技術集成的縮影。近年來,該縣大力推廣10余項先進實用技術,組建了61人的技術小組,每個鄉(xiāng)鎮(zhèn)配備不少于10人的農技推廣隊伍,培植了200多個科技示范戶,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全縣小麥機械化水平達到100%,玉米機械化水平達到85%,“一增四改”“深耕深松”等關鍵技術普及率達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