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新聞網訊 (記者 朱代軍 見習記者 高紅巖 通訊員 董玉龍)今年的雨季對棉花種植造成諸多不利影響,但夏津縣岳集農場的棉花依然長勢良好。 “我們統一建設了排水設施,農技專家統一進行技術指導,把大雨造成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農場承包人曹躍軍說。
??? 棉花種植一直是夏津的支柱產業。但近幾年來,該縣植棉面積正持續減少,尤其是今年植棉面積更是近5年來最低。 “棉花用工多且單位產量很難再大幅提升,小麥直補政策的推行讓植棉比種糧不再有更多優勢,青壯勞動力大多選擇外出打工,這些都造成了棉花種植面積的縮小。 ”夏津縣農業局專家于佃平分析。
???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這對于傳統產棉大縣的夏津,無疑是一個政策利好。
??? 在夏津,實行規模化農場式植棉的大戶當屬山東鑫秋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他們在全縣流轉了5萬畝土地,擁有岳集、津期店、康寺等7處棉花農場。 “我們農場實行承包人負責制,統一供種、統一技術指導,提升了棉花產量和品質。同時還建設完善了路、橋等基礎設施。像今年夏天的多雨天氣,公司統一建設的排水系統派上了用場,積水基本被排除。而洼地種植的一些散戶則受災嚴重。”鑫秋公司常務副總李鑫介紹。
??? 身為鑫秋公司技術員的曹躍軍,今年在岳集社區承包了3000畝土地種植棉花。“實行農場式植棉,每畝要比散戶種植大約提高30至50斤。 ”作為公司技術員,他每月的薪水是3000多元,而作為農場主,他年收益可達十幾萬元。
??? “年輕人差不多都出去打工了,我們這些年齡大的在家里也沒閑著,而且掙的錢比以往種地多一倍呢。 ”60多歲的岳集社區居民岳榮寶把家里的20畝土地租賃給岳集棉花農場,每畝可獲租金900元。他也受雇于農場,每天有80到100元的收入。
??? 除鑫秋外,銀興種業有限公司等也租賃土地實行農場式植棉。 “全縣目前有7萬畝土地流轉用于棉花種植。農場化植棉將成為一個大趨勢,這在植棉面積連年下降的背景下,將有利于保持夏津植棉的傳統優勢。 ”夏津縣經管局局長潘慶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