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隨著中央一號文件及德州市政府工作報告的出臺,德州市農業加速由傳統種植模式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轉變。
??? 今年,德州市提出新增150家家庭農場的目標,僅1月1日至23日,就有37家家庭農場注冊成立,發展勢頭強勁。
??? 借勢發展,傳統種植模式轉型升級
??? 春節前夕,家家都在忙著備年貨,而在齊河縣華店鄉王上寺村,村民王華昌卻沒時間考慮年貨的事,剛給藕池的蓮藕施了肥,他又開始儲備化肥。 “這150畝地是我的命根子,要先給它們備足‘年貨’。 ”王華昌說。
???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一出臺,看到“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的內容時,常年在外打工的王華昌立即想到要把握這個好機會。隨后他承包了150畝土地,帶著兩個兒子辦起了家庭農場,并以自己的名字去縣工商局注冊。
??? “種60畝藕,一年收入近20萬元;藕塘里養泥鰍,一年收入10萬元;90畝糧食作物利潤也有10多萬元,一年下來純利潤20多萬元沒問題。 ”盤點起收入賬,王華昌高興地說。
??? 2013年3月11日,臨邑縣德平鎮農民魏德東注冊成立我市首個家庭農場,截至目前,我市家庭農場已達431家,僅禹城市綠鑫產業園區內便有各種類型的家庭農場35個。
??? “家庭農場的出現,除讓種植大戶享受諸多優惠、現代農業發展更規范外,還能更好保證食品安全,做到農產品溯源管理。 ”市農業局經管處處長張洪星如是說。
??? 健康發展,還需扶上馬送一程
??? 記者找到禹城市辛店鎮“農場主”唐吉鵬時,他正與省里來的專家討論休閑觀光項目的建設方案。 “我這1800畝的生態家庭農場運行良好,為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我今年計劃新增一些旅游項目,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農場。 ”他介紹說。
??? 唐吉鵬的家庭農場發展風生水起,但很多 “農場主”卻面臨著諸多成長的煩惱。 “我沒有養泥鰍經驗,每次遇到難題,都要向朋友求助。 ”王華昌說。 “繼續擴大規模很難,土地租金、人工費都在上漲,農業生產周期長,想收回本錢要好多年?!钡鲁菂^二屯鎮張牌莊村的張志國說出了自己的難處。
??? 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從中央到地方支持發展家庭農場政策明確,但工商部門負責登記注冊,科技部門負責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農業和財政部門統籌補助資金,各部門間暫未形成成熟的聯動機制。另外,家庭農場在經營中還存在缺乏專業人員、缺少專業信息渠道、不能對市場專業研判等困難。
??? “目標變為現實,需要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比如成立家庭農場需要大量資金,因為我們沒有過多可抵押的資產,只能獲得小額貸款,無異于杯水車薪。 ”臨邑縣興隆鎮從事農資批發生意的孫發榮曾想開辦家庭農場,但面對現實流露出無奈的神情。
??? 部門聯動,讓家庭農場更有活力
??? “農業是我市的主導產業之一,而家庭農場是發展方向。作為金融部門,創新融資方式、加大風險防控是我們的責任。 ”市金融辦主任姜剛說。
??? 為全面拓寬融資渠道,今年我市將新設金融機構60家以上,其中引進3家以上商業銀行,新設5家村鎮銀行。同時積極推動銀行業務、金融產品及金融服務的創新,提升金融的支撐力。
??? 市農業局也出臺相關政策,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規范農村土地流轉機制。進一步明確培育扶持的基本政策導向,鼓勵回鄉創業農民工、大學生等進行專業種養。同時,探索建立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的扶持模式,給予項目資金支持。積極協調財政、工商、科技等部門,聯合為家庭農場的健康有序發展保駕護航。
??? 各縣市區根據自身實際,出臺了相應幫扶政策:禹城市引導家庭農場與農業龍頭企業對接合作,發展訂單農業;平原縣設立家庭農場登記綠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務;臨邑縣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立院士工作站,加強技術對接合作……
??? “我們將進一步破除家庭農場發展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加大幫扶力度,強化政策支持,讓家庭農場成為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市農業局局長郭平銀說。
??? □本報記者 張志寧 本報通訊員 白莉 田彬 崔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