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金融、科技融合創新,華魯恒升逐步從以生產氮肥為主轉型為四大產業板塊協同聯產的新型煤化工企業。也正是由于科學的產業結構、領先的技術水平、超強的成本控制能力,在業內多數企業業績大幅下滑的情況下,華魯恒升卻能逆勢增長。 ”5月6日,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常懷春介紹說。
??? 記者:華魯恒升在科技、金融和產業深度融合上,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有何特點?
??? 常懷春:在初創期,也就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公司雖然在全國首家改產11萬噸尿素、聯產甲醇取得成功,實現了肥化并舉,但由于自主創新能力較弱,主要靠購買技術設備、自有資金滾動發展,發展緩慢。在成長期,也就是從2002年股票上市為契機,公司通過資本市場融資、銀行信貸、自籌資金等多元融資渠道,通過科技攻關掌握了一大批核心技術,企業發展步入快車道。當時,華魯恒升以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氣魄,申請全國首套大氮肥國產化項目在德州立項,并建設成功,打造了新的技術和產業平臺。在壯大期,也就是進入“十一五”后,公司實施全面創新戰略,加強產學研聯合和銀企聯合,更有效地集聚政策、金融、人才、技術、市場等資源,專注于主業優化、技術升級和資源利用,扎實推進產業鏈的延伸拓展和產品的升級換代,企業跨入百億元方陣。
??? 公司通過持續的在線優化和資源整合,打造出潔凈煤氣化、羰基合成、循環經濟多聯產等多個產業技術平臺。與此同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上市融資28億元,發行中期票據9億元,以此撬動信貸杠桿,并利用強大的現金流自身積累,累計投入121億元,實施了醋酸、硝酸、碳一擴能改造、多元醇等25個項目,壯大了化肥規模,調整了化工結構,開辟了醋酸產業鏈,豐富了化工新材料產品群,成為國內以潔凈煤氣化為龍頭的新型煤化工領軍企業和全球最大的DMF制造商。
??? 記者:華魯恒升是如何依靠科技、金融融合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的?
??? 常懷春:通過金融、科技融合創新,華魯恒升保持著較好的盈利水平和現金流。今年前三個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69億元,利潤總額2.30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1.09%、101.60%。公司在行業內首家開發出以煤氣化為龍頭,同時生產合成氨、甲醇及CO的復合工藝,實現了尿素、醋酸和聚氨酯配套產品的自主調節,形成了“一頭多線”柔性多聯產的獨特模式,公司可根據市場變化進行產品間、系統間、園區間的聯產聯動,原料綜合利用率高,協同效應強,綜合效益逐步顯現。
□本報記者楊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