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共簽訂招研引學協議138項,其中高校94家,科研機構30家,央企強企研發中心7家,科技服務機構7家
■全市建有綜合類和專業類孵化器13個,建筑面積39.25萬平方米,其中國家級孵化器3個
■7家企業獲批組建山東省院士工作站
1月18日,走進禹城市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劉新利的辦公室,他正指導團隊研發新型功能性新糖源及新型益生元衍生品。 “這種新產品以小麥和玉米加工過程中的副產品為原料,研發成功后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占領行業制高點,可帶來1200萬元的經濟效益。 ”陪同采訪的該公司董事長劉宗利說。
劉新利博士是齊魯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副院長,2014年起擔任保齡寶技術總監,主要從事功能糖生物技術的研發以及創新平臺體系的建設。近年來,保齡寶先后引進了泰山學者等在內的30多名高層次人才。
在我市,依靠高層次科研人才引進而加速企業發展的,不只是保齡寶公司。為打造人才發展“高地”,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我市圍繞項目合作、成果對接,為企業引進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 2014年,我市共引進院士、泰山學者等高層次人才167人,是歷年存量的4倍;全市院士工作站達16家,進站工作院士18名。其中,山東鑫秋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郭予元、羅錫文、喻樹迅等3名院士開展項目合作,獲批組建省綜合院士工作站,這也是我市組建的第一家省綜合院士工作站。
針對我市部分企業科研基礎薄弱、科技研發能力不強的局面,我市出臺相關政策,全面促進科技金融融合創新。同時,引進科研機構、高校院所來我市設立分支機構。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全年簽訂招研引學協議138項,目前已建設完成項目22個。
為打通大院大所與企業合作的“最后一公里”,2014年9月,我市在北京舉辦“德州—京津大院大所對接會”。在對接會上,我市共簽訂合作協議58項,達成科技成果轉化合作意向97項,225家企業與116家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科技服務機構、金融機構建立了聯系。
“政策的出臺、人才的引進僅是助推全市產業向科技型轉型的一個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引導企業發揮主體作用,最大限度激發自身創新動力、創造活力和創業潛能。 ”市科技局局長張慧君說。
為加速企業創新發展,幫助其解決技術難題,我市針對企業生產研發中遇到的技術瓶頸和難題,征集500多項技術難題,向中科院、清華大學等高校院所提報,并邀請專家上門指導。此舉不僅使企業的技術難題迅速得以解決,還幫他們及時獲取最前沿的市場信息及發展方向。
“我們提升了檔次,拉長了產業鏈條,研發的多款新產品占據了行業制高點,高層次人才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動力’。 ”談及人才帶動作用,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王玉峰如是說。2014年7月,該公司在引進和培養院士、裝備制造專家領銜的人才隊伍基礎上,又引入德國裝備制造專家吉姆·肯尼迪,促進了企業快速發展。
在高層次人才的支撐下,我市很多企業的關鍵技術瓶頸被迅速破解,提升了自主創新能力。預計2014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高層次人才對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領軍作用日益顯現。
??????? □本報記者 張志寧 本報通訊員 郭立偉 邵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