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韓冰
“豬肉太貴!吃不起!”股民小孟被股市緊緊套牢,自六月份股市開啟暴跌模式以后,他的資產嚴重被腰斬。與股市的“熊”相對應的是豬肉的“牛”,四月份以后接連上漲,難怪有股民抱怨肉太貴吃不起,更是有股民調侃炒股不如“炒豬肉”,那豬肉價格緣何上漲?
母豬商:“后備母豬”需求穩定,價未變
肉食豬市場養殖模式基本上屬于“自給自足”,從小豬出生開始飼養一直到成品可以出售,養殖戶很少有養肥育肥的情況,這種自產自銷的模式導致市場上對于豬崽的需求很少。相對而言,母豬存在一定的市場需求,因為養殖戶需要“后備母豬”。
后備母豬的市場價格并沒有像豬肉市場那樣“水漲船高”,價格相對穩定。某養殖戶劉先生告訴記者,“后備母豬價格比毛豬價格要貴,以100斤起底,一般養殖戶都會購買一百二三十斤的小母豬,價格在3000元左右。”通過簡單地計算發現,“后備母豬”的價格平均23元/斤,比普通的毛豬價格9元/斤貴了近14元,與一個月前7元/斤的毛豬價格相比,貴了16元。
劉先生強調,這個價格與一個月前相比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主要是市場需求有限,專家都在分析豬肉價格上漲是供應少,源頭上在于母豬數量減少和存欄量少。確實在前兩年有養殖戶決定不干,將母豬全部賣掉的情況。但是隨著行情的漸好,現存的養殖戶數量有限,并沒有造成母豬需求量的大幅上漲,市場價格穩定。”
養殖戶:生豬市場回暖,轉虧為盈
去年生豬市場持續低迷,不少養殖戶賠錢賺吆喝,散養戶更是對市場絕望,收手不干,將自家養殖的豬全部出售,平均一頭凈賠100元。今年豬肉市場逐漸回暖,開啟瘋漲模式,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豬肉價格近乎翻番,生豬養殖戶也轉虧為盈。“去年生豬價格一直保持在5塊錢左右,現在每斤能賣到9塊錢。”禹城市某生豬養殖場的張經理告訴記者,“我們屬于規模養殖,直接為工廠提供毛豬,毛豬售價能高一些。”張經理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6月份時,毛豬的價格在7.3元/斤,主要飼料豆粕的價格在2500元/噸。從一頭三斤重的小豬養殖到200斤成品豬,大約需要700斤的飼料,飼料的成本大約在1.65元/斤,一頭豬需要1200元的養殖成本,如果以去年每斤5元的毛豬價格,根本不能保本。每斤7.3元的市場價格,去除人工費用、房租、固定資產折舊等一系列費用,平均每頭豬能掙100多元。
而7月份,毛豬的價格在9元/斤左右,豆粕的價格小幅上漲至每噸2800元,飼料成本上漲至1.8元/斤,700斤飼料的養殖成本上升105元,售價提高了近400元,那么整體計算下來僅僅一個月的時間,一頭毛豬多掙近300元。
屠宰戶:毛豬每斤一天能漲兩毛錢
“現在毛豬收購價格在8.5元/斤到9元/斤之間,”平原縣某屠宰戶李先生告訴記者,與去年5元/斤左右的毛豬價格相比,上漲了一倍左右,“上個月收的毛豬也就7塊錢/斤,價格上漲近2元。”記者粗略估算了一下,平均每天上漲7分錢。
但是李先生告訴記者這并不是增長速度最快的時候,“當毛豬價格漲到6.5元/斤以后,價格增長的速度明顯加快,一天能夠漲兩三毛錢。一頭200斤左右的毛豬,收購成本隔天就增加了40元。”
李先生稱毛豬的價格因品種的不同會有所差異,價格能差近1元,“影響毛豬價格的是出肉率,肉質較好的肉100斤能出80斤左右,肉質差的最多只能出70斤,損耗還是很大。”當談到主要損耗在什么地方時,李先生解釋稱包含豬毛、血液、糞便還有其他不能使用的部分。
就肉食豬產業鏈而言,屠宰戶一般就是批發商,除去各縣市的肉聯廠和大型肉食公司(如金鑼集團),設有毛豬采購機構,多數市場上的鮮肉基本上都是通過屠宰戶進入市場,也就是屠宰戶承擔著屠宰和批發兩項職能。
記者從各大市場和超市中發現,出售的豬肉并非整豬,像豬頭和內臟的部分并不出售。李先生稱,“一般而言,豬頭和內臟出售給肉食加工商,與豬肉相比,價格比較便宜,5塊錢左右一斤。”對于豬肉部分,總體批發價格在11元/斤至11.5元/斤之間。“我們的利潤空間有限,相對穩定,”豬肉的價格瘋漲并沒有給像李先生一樣的屠宰戶帶來收入的暴增,“主要是我們收購的毛豬價格提高,我們加上一定的費用和損耗后批發給個體戶去市場販賣。”
零售商:價格雖漲,銷量不減
“我要買一扇排骨,”4日上午10點鐘記者來到了東地大街便民市場,市民張女士正在一個攤位上購買排骨,“上周買的時候才14.5元/斤,今天就到了16元/斤,一下就花了77元。”
排骨的價格相對較高,在王先生攤位上擺放的精肉和五花肉價格分別是14.5元/斤和13.5元/斤。一般而言,零售商先從批發商那購進整豬,回到店里或者攤位上進行分割,切割成不同的種類出售,目前整豬的批發價格在11.5元/斤,比上個月貴了2元。
“分割的時候還有一部分肉質差基本無法使用,”王先生指著菜板角落處的一個塑料袋告訴記者,袋中的肉7毛錢一斤,與每斤十四元的五花肉相比,價格能差20倍。他解釋,“這部分主要是豬的淋巴部分,一般無人購買,只能扔掉。”
那上漲的肉價對于市場是否有影響呢?記者走訪了解到,基本上所有的受訪商戶表示“并無太大變化”。多年銷售豬肉的董女士告訴記者,“消費群體很穩定,愿意吃肉的顧客即使價格漲再高也愿意購買,不愛吃肉的顧客即使跌到2塊錢也不會多買。”
■分析
價格上漲,供少于求是主因
豬肉價格為什么會上漲?受前期生豬價格持續下跌,致使養殖業規模大幅縮減,生豬存欄量、能繁母豬存欄量持續下降,市場供應減少。張經理以自己養殖場為例,去年母豬的數量為300頭,今年只有220頭,從源頭上減少了生豬的數量。
“我覺得市場現在不是增長的時候,”張經理分析認為,“生豬市場周期大約為3至4年,4年前豬肉價格正處于小幅回暖的階段,相比起來周期縮短。”對于未來豬肉價格走向,張經理預期會持續走高,“去年和前年的生豬市場行情不樂觀,現在到了回暖的時候了。現在價格增長有些過快,增長速度會逐步放緩。”在他看來,沖擊歷史最高價11元/斤左右,并非沒有可能。
屠宰戶李先生也對市場價格進行預期,現在毛豬價格逐漸趨于穩定,“ 并且市場需求沒有較大波動,差不多要到了市場最高點。”李先生認為,2011年時毛豬11元/斤的價格在短期內不會達到,未來價格增長空間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