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來襲,德州的溫度已經降至零下,大家都紛紛穿上羽絨服抵御寒冬。12月20日,記者來到德州市動植物園了解到,這里的100多種、1000多頭(只)動物也做好了過冬準備——為了給它們取暖,工作人員動用了地暖、棉被、浴霸取暖燈……
大象過冬“很費電”
來自亞熱帶地區的兩只大象,皮膚裸露,很難抵抗德州的冬季,為了能讓大象在這里安然過冬,飼養員們也是費盡心思。在低于10℃時,兩只大象就被轉移到了內展廳,并開啟地暖;當低于5℃時,室內24小時的地暖加上4組暖風機將全部開啟工作模式。因此,大象是園內公認的“用電大戶”。
來到大象所在的室內展廳,記者看到,展廳的門口被大大的厚棉被包裹住了。“厚棉被可以擋住外面的寒冷空氣,以保證室內展廳的溫度。”飼養員告訴記者,粗略計算,大象的室內活動區域加 熱 設 備 ,每 天 需 要 耗 電300-500千瓦時。室內溫度要維持在20℃以上,“很費電”。
此外,大象的飲食也會有所調整。“兩只大象不僅每天有200公斤草,而且還搭配多種水果,既美味又營養。不僅如此,每天還給兩只大象增加了14公斤‘窩窩頭’的能量飼料。”飼養員說。
說起這些“窩窩頭”,飼養員告訴記者:“大象采食的精料,比如水果、圓白菜等我們都是當天采購的,保證新鮮。‘窩窩頭’里面有面粉、黃豆、碳磷酸鈣、骨粉,還必須加一些我們人吃的食用油和糖——這些都是有一定配比的。”
爬行動物館,“五件套”齊全
對于冷血動物來說,冬季取暖設備“五件套”一樣也不能少——分別是地暖、浴霸取暖燈、加溫板、恒溫箱和“溫泉”。
冬季,動植物園的鱷魚池,水溫保持在26-30℃。此時,鱷魚們很多天才吃一頓飯,偶爾補充點雞肉。鱷魚們吃飽了再泡“溫泉”,別提多愜意了。
最精貴的蘇卡達陸龜、輻射陸龜、豹紋陸龜等陸龜,每天不僅吃蔬菜、而且水果里還要加多維片、爬蟲維生素等。除此之外,飼養員們還安裝了浴霸取暖燈,保證了飼養環境的濕度和溫度,確保它們在適宜的溫度中生活。
記者在園內的爬行動物館注意到,地表溫度達30℃,環境溫度可達26℃左右。此時外面-3℃的天氣,記者在爬行動物館走了一圈后,冰涼的手早已經變暖了。
顆粒爐取暖,干凈又環保
“天冷的時候,我們會把袋鼠全都帶到室內去,室內配有地暖。”飼養員說,袋鼠主要是在地面取暖。此外,記者還看到環尾狐猴用尾巴纏住身體——在溫暖環境中,環尾狐猴們才會更活躍。
“長頸鹿冬天以精料為主,主食是苜蓿草。”飼養員表示,長頸鹿怕冷、喜靜,在氣溫低于10℃時,就已經跑到室內館舍避寒了。
隨后,記者在鸚鵡區看到,這里的外墻已經被棉被和塑料布包裹起來了。在這里,記者還看到一個與眾不同的取暖工具。據飼養員介紹,這是顆粒爐。飼養員一邊展示顆粒爐所用的顆粒,一邊告訴記者:“用顆粒爐取暖,很環保,無塵無味。”此時,這里的室內溫度達到27℃。
特殊“新生兒”,24 小時被看護
今年剛出生的小動物們,是如何度過它們的第一個冬天的呢?園區動管部負責人張治國告訴記者:“新生兒小動物由專職飼養員24小時看護,有專門的育嬰箱,定時喂奶,引導排便等。”除此之外,室內還配有棉被、加溫板、加濕器等,以確保溫度適宜。
“目前,園內還有在戶外活動的動物,因為它們本身就是北方物種,有些甚至生活在極寒的東北,耐寒性較好。為了適應冬季寒冷的氣候,飼養員們也及時為它們換水、加餐,讓它們安全過冬。”園內工作人員說,動物飼養師們會根據季節變化,適時給動物們調整食物種類,適量增加飼料量,以保證它們有充足的能量來抵御寒冷。比如,獅子、老虎等肉食動物的飼料數量有所增加,除了日常投喂雞胸肉外,還增加了熱量更高的牛肉;羊駝等動物,則會增加蔬菜、玉米面等食物補充營養。工作人員表示,這些保暖措施會持續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
德州晚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張祺媛 攝影 高家輝 視頻 孫學虎 通訊員 許佳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