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心愿是上學 哥哥參加完高考將為其配型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湯錦瑤視頻孫學虎
早上5點起床,為了買到便宜新鮮的食材,44歲的蘇桂華要騎著破舊的自行車穿梭在北京這個大城市中。雖然兜里的錢已經不多了,但為了保證病房里寶貝女兒的營養,他愿意傾其所有,因為女兒正在經歷一場與死神較量的戰斗。
晴天霹靂 3歲女兒查出白血病
蘇桂華是樂陵朱集鎮榪頭蘇村的村民,也是一名大貨車司機。他性格沉穩低調、不善言辭,憑著吃苦耐勞的干勁買了一輛大貨車后,家里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2013年3月8日對蘇桂華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妻子給他生了第二個孩子——一個可愛的女兒。當醫生將女兒遞到他的手中,看到小家伙粉嫩的皮膚,瞇著眼睛的樣子,這個漢子的心被融化了。他給女兒起名瑜辰,因為在他心里女兒似美玉如星辰。乖巧可愛的小家伙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很多歡聲笑語。
“女兒長得漂亮,小嘴又甜,我每次出車回來后,最愿意做的事就是帶著她逛商場,不論誰見到都夸她。”蘇桂華說,每次帶女兒出門,感覺比開著豪車還“拉風”。然而,這樣的生活沒有持續幾年,命運就給蘇桂華一次沉重的打擊。
2016年冬天,3歲的瑜辰反復感冒總治不好,蘇桂華夫妻倆帶著孩子來到了北京京都兒童醫院。經過檢查,瑜辰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像晴天霹靂一樣,俺這孩子這么懂事,怎么會得這種病?本來想等到來年春天就可以送她上幼兒園了,她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啊!”蘇桂華看著對一切懵懂又新奇的瑜辰,心如刀割,無法想象自己的孩子能和白血病聯系起來。
孩子別怕 爸爸給你捐干細胞
剛開始化療第一階段的時候,小瑜辰每天都要打針,包括各種激素,隔幾天一個骨穿檢測,消化系統也為此處于半癖瘓狀態,但瑜辰表現得很乖巧懂事,她咬牙堅持,不哭不鬧,還總是安慰爸爸媽媽她不疼,讓他們別難過。
“醫生告訴我,瑜辰發病急,病情進展迅速,做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療的唯一路徑。”得知女兒可以通過造血干細胞移植得到救治,蘇桂華便立即表示不論花多少錢,也要給女兒治好病。
為了給孩子治病,蘇桂華賣掉了自家的貨車。“也多虧兄弟姐妹和朋友的熱心幫助,我們一家才有了與病魔斗爭到底的信心和決心。”瑜辰在做了幾期化療后病情得到了有效緩解,但由于在骨髓庫沒有找到適合的配型,蘇桂華作為女兒移植手術的供者抽出了自己的造血干細胞,他很感激上天能讓他再給女兒第二次生命的機會。
小瑜辰經過了一年的治療,熬過了多次骨穿腰穿、化療,最后做了干細胞移植,在移植后又經過了抗排異和抗病毒的一系列“戰斗”,在2017年末終于可以康復出院了。
病情復發 幸福家庭再受打擊
2019年春節期間,正在一家人憧憬美好生活時,小瑜辰又出現了身體不適,一家人連忙帶孩子趕到北京的醫院進行檢查。拿到復檢結果時,蘇桂華幾乎崩潰,上面的一行字赫然顯示:造血干細胞移植術后髓外復發。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點。小瑜辰一遍遍地問:“爸爸媽媽,為啥這個可怕的怪物總來找我啊?我不喜歡它,你們快幫我趕走它啊!”聽到女兒說出的話,蘇桂華這個堅強的漢子再也忍不住,跑到醫院外面,嚎啕大哭起來,他一直在問自己,為什么讓女兒承受這么大的痛苦?
長期以來的經濟壓力和治病的精神壓力,讓原本樂觀的蘇桂華完全變了樣。“上一次孩子治療一年多的時間花了幾十萬元,治療雖然艱難,但家里還有東西可賣。親戚朋友還能給籌些錢,可這次病情復發,再也沒有東西可賣了,更沒臉找人借錢了。”這個原本很幸福的家庭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變得支離破碎。
與病魔抗爭 她病房里自學認字
截至今年1月22日,小瑜辰已斷斷續續在病房里住了6年。沒有上過一天學的她,卻從未停止過學習。“我和她媽媽都是初中畢業生,既沒有能力也沒有精力教孩子。”蘇桂華說,“從去年開始,我們發現瑜辰已經認識很多字了,不知道她是在哪里學的。”說起聰明的女兒,蘇桂華一掃臉上的愁容,“我估計著她是從手機上學的,以前走在路上看到廣告牌,她也會問那是什么字。”
瑜辰也喜歡畫畫,她能把動畫片里自己喜歡的人物都畫下來。最讓蘇桂華欣慰的,還是瑜辰的自信。“比健康的孩子還要有精氣神兒,自信活潑,不停地說話聊天,和病房里的小病友們關系都很好。”瑜辰最大的心愿就是上學。不間斷的化療,耽誤了瑜辰的入學。“她有時候不聽話,我也會說她幾句。她總是和我講條件,要她聽話就讓她上學。我也不能給孩子解釋什么,只能答應下來。”最近一段時間,瑜辰總是提起上學的事,蘇桂華也不知道該怎么答復她。
等病好了 要開開心心去上學
小瑜辰現在正在積極進行治療,病情已得到了很好的緩解。雖然化療很痛苦,那些繁瑣的檢查疼得死去活來,但是她都咬牙堅持了下來,她說:“我要做一個堅強的孩子,等熬過了這些治療,打完了針,我就好了,我也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樣開開心心去上學,等我好了,爸爸媽媽和哥哥就不傷心了。”
蘇桂華說,女兒目前在無菌病房里,妻子在里面陪著,而他則要從外面負責孩子的一日三餐。“瑜辰現在的抵抗力很差,對飲食要求非常高。”在醫院久了,蘇桂華也成了半個醫生,“孩子化療期間,只能吃低脂肪的東西,不能吃雞鴨魚肉,還要少油,她的餐具每次都要消毒。”為了保證女兒的營養,蘇桂華騎著破舊的自行車要穿越半個北京城,給女兒買新鮮的食材,到醫院提供的廚房里給女兒做飯,“那輛自行車是之前女兒的病友留下來的。”對幫助過自己的人,他都默默地記在心里。
為了掙錢 每天送外賣到凌晨1點
蘇桂華不想眼睜睜地看著女兒越來越虛弱,他求助各種公益平臺,到銀行貸款、網貸,籌到了10多萬元。
蘇桂華躲在家人聽不到的地方小聲哽咽著說:“真怕因為貧窮斷了孩子的生路,第一期的化療錢都沒湊夠,如果第二期化療交不上費,真怕一停藥,前功盡棄。”為了省錢,蘇桂華不敢再租房住,而是每天躺在醫院的樓道里睡覺,“每次躺下,腦子里面都有個聲音在重復:不能給孩子停藥!讓我成宿地睡不踏實。”
孩子每天將近1萬元的治療費用,讓這個德州漢子舉步維艱。每天晚上,伺候完孩子的飲食后,蘇桂華便開始送外賣。為了多掙些錢,他幾乎每天都要忙到凌晨1點多,他也曾想去工廠干活,能賺得更多。“但瑜辰的病情反復,時不時地請假,工廠就不要我了。”他告訴記者,今年瑜辰的哥哥童童上高三,高考后,童童準備為妹妹配型。“男孩年輕有活力,高考完也有時間,如果能配型成功,瑜辰將迎來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