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托起百姓“安居夢”
正在進行管網改造
車輛停放有序入位
車輛停放有序入位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張祺媛見習記者王應新通訊員申恩霞攝影報道
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近年來,德州不斷推進老舊小區的管理力度。記者連日來走訪發現,改造后的老舊小區發生了“蝶變”,建筑新了、車位多了、花園美了、道路也平坦了……
但老舊小區改造不是“一勞永逸”,改造完成后的管理和維護是影響小區質量“可持續”的關鍵。對此,市民提出疑問:老舊小區后期如何長效管理?
車輛停放有序入位
改到百姓心坎上 贏得居民點贊
5月23日9時許,在德城區鄒李小區(南區),記者發現該小區墻面已重新粉刷,車輛有序停放在停車位上,小區主干道路整潔且寬敞。
鄒李小區始建于1983年,36棟樓、1042戶居民。2017年4月,聯興金友物業進駐管理,目前該小區共有22名物業人員。
“小區原來沒有物業,環境臟亂差。樓宇前曾是坑洼不平的磚頭小路。”家住鄒李小區(南區)1號樓的居民崔先生告訴記者,老舊小區改造將樓宇前的磚頭路改造成了水泥路,道路變平整了,下雨天也好走了。“現在有了物業管理,小區生活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我們在這里住得也更舒心。”崔先生說。
“小區之前車位少、停車難,并且沒有監控和門禁,車輛隨便進出。車輛被剮蹭了,也找不到肇事者。”該小區居民劉先生表示,現如今小區不僅停車位多了,還安裝了監控,新設了門禁和門衛,他在這里住得更安心了。“現在小區不僅有多個垃圾桶,而且樓道內衛生也變干凈了,小區衛生環境大大提升。”小區居民陳女士告訴記者。
記者還實地走訪了德城區園林小區、天衢小區、八一小區、安然居小區等10余個老舊小區。園林小區和天衢小區經改造后,路面、墻面、樓頂防水、樓宇門、樓道窗戶、下水道雨污分流等都得到了改善;在八一小區,供水、天然氣、供熱管道正進行改造施工;安然居小區已完成自來水改造,目前正在進行供熱管道改造施工,后續會對地下排污管道、路面、樓道墻面及北大門進行改造。目前,已有物業公司進駐八一小區和安然居小區管理。
把好物業“準入關”明確管理維護主體
老舊小區改造并非“一勞永逸”,要想真正惠及民生,長期保持改造效果,必須要有長期維護和運營管理機制。老舊小區后期如何長效管理?如何在老舊小區改造后進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據德州市住建局相關科室負責人介紹,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屬地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推動小區業主召開業主大會,組建業委會。由業委會選聘物業公司對改造后的老舊小區提供專業物業服務,達到老舊小區改造長期保持的效果。對于無法選聘物業公司的小區,由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提供保安、保潔、秩序維護等基本服務,維持小區的環境、秩序。
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在升級,老舊小區改造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聯興金友物業副經理李殿春表示,鄒李小區的住戶大部分是老年人,物業公司建有專門的老人健康檔案,下一步他們將細化服務,對部分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切實滿足老年業主的需求,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
“由專業物業負責托管,更有助于老舊小區改造長效運營,這樣也保證了老舊小區的后續管理更精準、細致、有效,實現了小區科學管理。”新華街道德苑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苗俊合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整合小區周邊資源,健全老舊小區配套服務,打造“15分鐘”服務圈,并再次針對居民提出的居住環境問題,與小區業委會和物業公司進行協商,提出具體改善方案,進一步完善小區管理,實現小區環境整治、內部管理和服務能力的同步提升,提高居民人居環境,提升生活品質,讓居民更具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鞏固老舊小區提升成果
德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在招標確定施工單位時,在招標文件中明確提出“施工單位需同時具有自持物業或控股物業并確保三年物業服務期”的要求。這樣,在確定施工單位的同時也確定了物業管理服務單位,防止了“前改后亂”問題出現。
“物業企業全程參與施工階段及竣工驗收過程,全面進行物業管理服務,使服務與管理常態化、規范化。”德州市住建局相關科室負責人表示,對不具備開展規范化物業管理的小區推進實施“簡易物業管理”,確保小區持續安全、有序、整潔。
德城區城鄉建設局物業保障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德城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改造后,將實行“長效管理,物業先行”的辦法,保障物業區內各類設施正常使用與日常維護,切實提升了百姓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為鞏固老舊小區改造成果,市住建局將按照“一次改造、長效保持”的原則,建立老舊小區長效管理機制,做好老舊小區改造“后半篇文章”。
據悉,今年全市計劃改造老舊小區313個,現已全部開工。下一步,市住建局將加大老舊小區改造質量監管力度,加快推進改造速度,力爭項目早完工,群眾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