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
“父親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仍以另一種方式活了下去。”6月5日,于學超捧著父親于叢吉的遺體(角膜)捐獻證書,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于叢吉是德州中原輸氣公司的一名退休職工。2022年5月31日22時,70歲的他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去世。兒子于學超在為老人準備后事時,母親告訴他:“你父親曾填寫過捐贈遺體(角膜)申請書,趕快給德州市紅十字會打電話吧。”
聽到母親的話,于學超有些震驚:“父親生前愛幫助他人,也時常教導我們要與人為善,但他的這一決定,我們兒女都不知道。”他說,捐贈遺體(角膜)申請書是父親2014年5月在母親的陪同下,到紅十字會填寫的。“在這期間,他從來沒給我們提及過。”
于學超告訴記者,父親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從外地來到德州,當時一起來的還有許多年輕人,“他們不會自己做飯,父親就會邀請年輕的同事來家里吃飯;過年過節不能回家的,他都會邀請來家里。”正是受父親的影響,于學超也走上了公益道路。
作為德州市吉他協會會長,于學超從2016年開始便帶領會員走訪慰問偏遠鄉鎮養老院,用音樂溫暖特殊群體,并且連續多年開展免費學吉他、學打鼓公益活動。“我的女兒馬上高考了,這是父親最牽掛的事情。”于學超說,女兒得知爺爺將遺體(角膜)捐獻的事情后,傷心難過之余,還表達了對老人的欽佩之情。“這是父親在高考前,為我的女兒上的一堂特殊的‘生命教育課’。”
6月3日上午,角膜捐獻正式開始前,山東省紅十字眼庫的醫護人員向于叢吉鞠躬默哀。在簡單的告別儀式后,于學超克服心中的萬般不舍完成父親的遺愿,無償捐獻其遺體(角膜)。“讓父親的善良與熱心換種方式繼續延續下去吧!”
據了解,于叢吉的此次捐獻,可以讓兩個人重返光明,讓更多家庭因此重獲希望。角膜捐獻后,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向于學超頒發了“捐獻榮譽證書”。
“于叢吉在生命即將終結之時,捐出了自己的角膜和遺體,是一種無私偉大的奉獻,非常值得學習,值得贊揚。”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表示,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行列,將愛心傳遞下去,為更多患者點亮希望。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湯錦瑤 通訊員 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