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
近日,家住德城區康樂社區的趙嘉豪收到了上海戲劇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即將成為該校表演戲曲音樂專業的一名大一新生。這一好消息在他爺爺的“票友”圈內迅速傳播,八十七歲的京胡愛好者王鳳林,決定將陪伴自己半生的4把京胡贈給趙嘉豪,希望國粹昌盛后繼有人。
“爺爺是‘票友’,我從小聽爺爺唱京劇,耳濡目染,便對里面的樂器產生了興趣,尤其是音調既能婉轉又可高亢的京胡。”趙嘉豪回憶起自己與京胡結緣的十年,從8歲報名參加第一個興趣班,到18歲收到上海戲劇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心中的熱愛與堅持從未改變。
8月1日,記者在德州植物園見到趙嘉豪時,他因打暑期工皮膚曬得黝黑,卻依舊能從他身上看出溫文爾雅的藝術氣質。“王爺爺一會兒過來,我打算和他分享一下錄取通知書,還想和他合奏一下。不過他年紀很大了,這個小愿望可能實現不了。”趙嘉豪說著當天的打算,又感嘆自己很久沒有練習京胡,不知道還能不能完整拉完一折。
據了解,王鳳林是德州植物園票友圈內的一位“紅人”,自年輕時便喜愛京劇,為此還學會了制琴。因京胡拉得好在票友圈中小有名氣,趙嘉豪的爺爺六年前與王鳳林結識,兩位志趣相投的老人一見如故。閑暇時,兩人一拉一唱,頗有高山流水之意。
2021年,王鳳林的老伴去世,在重擊之下他便對拉琴一事萌生了退意,卻又不甘心將自己心愛的京胡束之高閣。思來想去,頗具慧根的趙嘉豪成為了他的最佳人選。“總要為它們找個新主人,小豪也算是知根知底了,交給他我也放心。”王鳳林做了一輩子中醫,拉琴算是他在懸壺濟世之外最熱愛的事,手中這幾把用了半輩子的京胡,如果讓它們隨自己被淹沒塵埃中,比損壞還要令人心痛。
“王爺爺把京胡送給我,既是祝福也是鞭策,我覺得肩上的責任又重了,今后一定不敢懈怠,爭取讓技藝日日精進。”趙嘉豪說,自己會盡全力去做一些能做的事,“民樂也好,傳統文化也罷,只要不斷有年輕人去學習,那就不會失傳。”(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暢 攝影 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