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護欄如果從12樓墜落,砸傷居民的話,后果不堪設想。”近日,家住嘉誠尚東小區的市民劉女士發現,自己家窗外的空調護欄因年久失修脫離了墻面,隨時有墜落風險。但先后聯系空調及門窗維修人員均被告知:樓層太高,無法提供維修服務。
隨著高層住宅越來越多,涉及空調護欄的隱患也越來越多。高層住宅的空調護欄到底由誰負責,如何維修呢?
高層空調護欄損壞遭遇維修難
8月14日,記者在劉女士家中看到,位于客廳窗外的設備平臺上建有一圈長約兩米的金屬護欄,其中一個與樓體外立面相接的焊點已經斷開,使得護欄一側向下傾斜,用于固定的螺絲已不知去向。據劉女士介紹,護欄損壞的問題是今年春季發現的,當時空調維修人員正在對空調外機進行維修,發現問題后,對方稱需要進行焊接,而自己無法維修。
對此,劉女士先后聯系空調安裝人員、門窗維修人員尋求幫助,均未果。考慮到護欄失修易造成高空墜落的安全隱患,她先后多次向物業工作人員反映該問題,卻被告知空調護欄不屬于其管理范圍。
采訪中,一位居住在劉女士同一單元的鄰居表示,自己家的護欄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最終是由空調維修人員用膨脹管進行了固定。
風險高、收費難成為維修阻礙
據了解,該小區于2008年竣工,B區部分高層的居民樓外墻均建有設備平臺,用于放置空調外機,平臺四周設有鐵護欄。類似這樣的設計,在我市住宅小區中十分普遍,但經過長時間的風吹雨淋,這些鐵護欄極易松動傾斜,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8月15日,記者通過空調維修人員王先生了解到,空調護欄銹蝕、脫落等問題十分普遍,他每個月都會接到類似的訂單。且不僅是老小區,很多新建小區也有此類問題,一般都是在空調維修時發現。但因此類護欄的材質一般較薄,銹蝕嚴重的只需稍稍用力就可掰斷,因此他們通常建議住戶直接拆掉。對于損壞不算嚴重的護欄,則可使用鐵絲或膨脹管進行加固。
王先生告訴記者,因夏季風雨較多,7月份,僅嘉誠尚東小區便有兩戶業主進行了護欄維修,其中一戶的護欄整體脫落,僅剩一個螺絲支撐。維修當日正是雨天,他與工友連夜為該業主進行了拆除。
護欄維修技術性不高,為何劉女士屢屢碰壁?據王先生透露,高空作業存在的風險性較高,且容易因收取維修費用與業主產生分歧,因此許多維修人員即使能修也不愿接單。他表示,自己上門維修,無論是加固還是拆除,費用都是100元。
律師:物業應積極協調維修,清除安全隱患
那么,空調護欄損壞究竟該由誰維修,由此產生的安全隱患又該由誰承擔責任呢?采訪中,記者發現,對此尚缺少明確的法律依據。
德州市住建局相關科室工作人員表示,按照《山東省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有關規定,涉及全體業主的維修項目和業主大會決定的其他維修項目,由全體業主或者有利害關系的業主,按照各自擁有物業建筑面積的比例分攤。該空調護欄因不屬全體業主共同受益,暫不符合申請使用維修資金條件,需相關業主自行維修處理。
山東眾成清泰(德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倩介紹,《民法典》明確,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后,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從居民安全以及維護居民公共利益角度,物業有責任對空調護欄進行巡查、監控,一旦發現有損壞的可能,應及時登記處理。”李倩建議,在面臨安全風險時,物業作為小區公共安全的第一責任方,應積極協調相關設施的維修。
采訪中,不少居民呼吁相關管理部門盡快制定相應規定,確定責任分屬,將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暢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