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價值三五元的文具盲盒到數百上千元的玩偶盲盒,近年來,盲盒在青少年消費群體中熱度不減,盲盒引發的爭議也愈演愈烈。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日前發布《盲盒經營活動規范指引(試行)(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對盲盒禁售品類、消費者年齡限制、退貨等方面作出相應要求,規定了“盲盒經營者不得向8周歲以下未成年人銷售盲盒”“8周歲以上未成年人購買應征得監護人同意”等內容,引導盲盒市場理性、良性發展。
目前,我市盲盒市場狀況如何?連日來,記者在德州城區多家商場、零售店走訪調查,發現市面上部分文具、玩具盲盒售價昂貴,產品利潤遠高于普通文具、玩具,并且部分店鋪并未設置購買提醒,未成年人可隨意購買。
盲盒商品琳瑯滿目
文具盲盒、玩具盲盒、擺件盲盒、快遞盲盒……無論線上還是線下,盲盒市場異常火爆。記者調查發現,在我市一些潮玩實體店,盲盒的價格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深受年輕消費群體的熱捧。
9月18日,走進城區某大型商場,幾家飾品店都將盲盒擺在入口顯眼處,各種聯名款盲盒占據“C位”。針對盲盒產品,店鋪還專門設置了獨立區域進行陳列,盲盒商品琳瑯滿目,單個普通盲盒的價格在40元左右,店內還有300元、500元甚至上千元的玩具盲盒。“不少消費者會買一整套,這樣抽到的產品不會重復。一整套12個,售價708元。”店員告訴記者。因此,只有買708元的“端盒”才能百分百抽到隱藏款。
隨后,記者來到德城區解放南路小學附近的幾家文具店,奧特曼、名偵探柯南、刺客五六七等系列盲盒中性筆被擺在門店最顯眼的位置,以銷售文具盲盒為主,店內擺件盲盒也在其周圍,時不時有中小學生前來選購。
以盲盒為代表的潮玩消費,成為年輕人尋求時尚感、滿足感、成就感的方式之一。這些文具、玩具被套上五彩斑斕的包裝盒,再加上顯眼的宣傳牌,搖身一變成了價格高昂卻備受追捧的“爆款盲盒”。與此相伴的,卻是價格高、抽中率低、質量差等爭議。
未成年人可隨意購買
《意見稿》提出,盲盒經營者不得向 8 周歲以下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向 8 周歲及以上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商品,應通過銷售現場詢問或者網絡身份識別等方式,確認已取得相關監護人的同意。
然而,記者在走訪調查過程中發現,多數商家沒有設置未成年人購買提醒,允許未成年人隨意購買。
9月17日晚,在德城區解放南路小學附近一家文具店,記者看到一名小學生正在挑選心儀的中性筆盲盒,并向店主付了5元現金成功購買。“一般用中性筆的學生就可以買文具盲盒了,他們都是三四年級以上的學生。”店主說。
“盲盒內的圖案都是隨機的,能不能抽到自己喜歡的款式要靠運氣。”在德城區新湖大街另一家文具店里,店主向記者介紹。當記者問及小學生是否能購買盲盒時,店主表示可隨意購買。
針對盲盒抽取概率等爭議問題,《意見稿》提出,盲盒經營者應將商品名稱、商品種類、商品樣式、抽取規則、商品分布、商品投放數量、隱藏款抽取概率、商品價值范圍等關鍵信息以顯著方式對外公示,保證消費者在購買前知曉。
然而,在天衢新區某商場內,記者看到,盲盒自動售販機機身上不僅沒有任何關于盲盒商品的信息公示,也沒有對未成年人購買商品的溫馨提醒。消費者只需要用手機掃一掃,付款即可購買盲盒商品。
除無人販售機外,許多飾品店內也未設購買提醒,對于商品的種類、抽取規則、隱藏款概率等信息,均沒有任何公示。
18日,記者搜索多個網購平臺發現,多數盲盒經營者并未對消費者的年齡作出限制,在購買過程中,也未要求消費者提供年齡信息進行識別或者實名認證。部分盲盒在產品頁面中提示,盲盒產品的適用年齡為15歲以上。
多管齊下避免“盲盒成癮”
不少家長認為我市盲盒行業亂象亟待整改,監管新規的出臺有助于引導盲盒理性消費。然而要想實現高效整改治理,則需要多方協作,多管齊下。
“對一些自控能力較差的未成年人而言,購買‘文具盲盒’的行為極易發展為‘成癮行為’,不利于青少年價值觀的養成。”采訪中,一位學生家長對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希望盲盒不再“盲”,避免“成癮”和攀比。
此外,《意見稿》還鼓勵地方有關部門出臺保護性措施,對小學校園周圍的盲盒銷售模式包括距離、內容等進行具體規范。
“盲盒迎合了人們的賭博心理、獵奇心理,這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會有很大的影響,正確引導盲盒消費刻不容緩。”在盲盒資深消費者看來,“監管新規的出臺,表明了國家對盲盒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問題加強管理的態度。”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袁明慧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