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胥愛珍 張睿
“建設一個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在安靜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寫著這樣一句話。“10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安靜說。
今年45歲的安靜,是蘇祿王墓博物館宣教部主任。同時,她還有一重身份——蘇祿王第19代后裔。
位于德州城北的蘇祿王墓,至今已有606年的歷史,是中國境內現存唯一一座有后裔守墓并保存完整的外國國王陵墓。
蘇祿,位于今天菲律賓南部蘇祿島一帶,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1417年,明永樂十五年,蘇祿東王、西王和峒王率眷屬與陪臣340多人,沿著海上絲綢之路,跋涉萬余里,前來中國朝見皇帝。在歸途中,蘇祿東王染病薨逝于德州。明成祖朱棣命以“王禮”擇地厚葬之。蘇祿東王長子都馬含歸國繼承王位,王妃葛木寧、次子溫哈剌、三子安都魯及侍從十余人居德州守墓。至清朝雍正年間,其后裔以“溫”“安”二姓入籍中國,完全融入華夏文明。至今已繁衍22代,近4000人。
安靜說,她從小就聽村里的老人們講,他們的祖先是從南洋來的,在族譜上也記錄著家族里每一代守墓人的名字。這一切,讓她自豪又好奇。
1998年,安靜到蘇祿王墓博物館工作。至今,她還記得自己選擇這份工作時,家人的態度。“他們特別高興,非常支持我從事這份工作。”安靜說,在博物館,她主要負責宣傳和講解,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卻帶給她無窮的樂趣。“守著自己家,把家族的故事傳播出去,讓大家了解這一段歷史,傳承這段情誼,我感覺很有意義。”她說。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汲取了海上絲綢之路精神,10年來,我國和東南亞各國友好往來更加密切,蘇祿王墓像一條紐帶,把我和菲律賓緊緊聯結在一起。”安靜說,“我一直在努力當好中菲友好的使者,向更多人講述中菲友誼世代傳承的故事。”
2014年以來,社會各界和各級部門對蘇祿王墓的關注不斷增加。蘇祿王墓的文物保護、整體景觀、安防系統等全面升級,很多游客慕名而來,年均接待量超過6萬人次,組織完成50余場宣傳教育活動。10年間,到訪蘇祿王墓的菲律賓等外國游客就有上萬人。德州市與菲律賓的經貿文化交流合作也日益密切,目前與菲律賓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共115家;菲律賓總統中國事務特使、上好佳集團榮譽董事長施恭旗捐資330萬元人民幣支持德州文化事業發展;描寫明永樂年間蘇祿王來華訪問的長篇歷史小說《北游記·蘇祿王傳》出版發行。
2017年是中菲建交42周年暨蘇祿王訪華600年,安靜作為蘇祿王在華后裔代表之一,參加了一系列相關活動:到訪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與在菲的蘇祿王后裔歡聚一堂,敘親聯誼;與中菲兩國的蘇祿王后裔一起,在蘇祿王墓舉辦了尋根祭祖活動。“以蘇祿王墓為‘橋梁’,德州市持續擴大與東盟的‘朋友圈’,打造中國北方對接東盟支點城市。”安靜說。
同在2017年,德州市啟動了“百企下南洋”活動,截至目前已組織約200家企業代表到訪東盟各國,簽署合作協議和備忘錄超100個,拓展了東盟市場。“眼下,就在蘇祿王墓旁,正建設東南亞風情園,將成為見證中國與東南亞源遠流長傳統友誼的新地標。”安靜介紹。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安靜說:“現在交通便利了,還有了微信等現代通信方式,我們雖然和在菲的蘇祿王后裔遠隔重洋,但隨時都能視頻見面、溝通,我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
憑借多年的踏實工作,安靜屢獲單位優秀工作者榮譽,當選山東省第十三屆、十四屆人大代表。“共建‘一帶一路’奔向下一個金色十年,我們的下一代正接過文化交流傳播的‘接力棒’。”她說。在她的熏陶下,19歲的女兒和9歲的兒子都是歷史愛好者,學業之余,他們當起蘇祿王墓博物館的“小小解說員”,向身邊人傳播中菲友好交流中的一段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