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改革創新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借勢“一帶一路”開拓海外市場——恒源石化:老牌油企的“ 走轉改”
恒源石化高端碳材料轉型升級項目施工現場。記者楊戈攝
2016年,王有德與殼牌馬油相關負責人簽約
恒源石化高端碳材料產業園項目開工
國內高端裝備和技術在恒源馬油得到應用
□記者于斌 通訊員任清松 佟坤 任旭龍
“碳材料裝置區火炬塔外觀是否正常?完畢。”
“火炬塔外觀正常,請對火炬系統進行打火。完畢。”
10月10日,在位于臨邑縣化工產業園的高端碳材料轉型升級項目現場,山東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辦公室與生產系統三車間聯動,利用無人機驗證火炬塔點火器能否正常使用,確保開工后實現長、滿、優生產。
2022年,恒源石化根據國務院及山東省產業政策要求,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目標實施退城入園,打造高端碳材料轉型升級項目,實現從地煉企業到高端碳材料制造企業的蝶變。
敢闖敢試、埋頭苦干,篤定改革、勇于創新。成立53年來,恒源石化干部職工初心不改、奮斗不止,老牌油企實現“走轉改”。
從瀕臨倒閉到涅槃重生 改革,成為恒源崛起的一針強心劑
從瀕臨倒閉到成為德州納稅前三的支柱企業,從執著于傳統工藝的老牌油企到深耕精細化工領域的中國企業500強……改革一詞深深刻在恒源石化的發展基因里。
10月15日天還沒亮,恒源石化運保車間主任鄭富生就來到高端碳材料轉型升級項目現場,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披星戴月、早出晚歸成了鄭富生的工作常態。他介紹,新項目預計10月底開工,這段時間,運保車間一直實行24小時值班,對所有生產設備、電器以及各環節的儀表進行最后調試,為開工做足準備。
1993年進廠的鄭富生說起對恒源發展的感受是:一路顛簸,但始終向前。
1970年,在“咱們工人有力量”的奮進旋律中,臨邑縣石油化工廠正式成立。老一輩煉油工人埋頭苦干的精神,曾一度讓這個“時代寵兒”熠熠生輝。但因指標限制、負債、機構臃腫等問題,企業逐漸走了下坡路。
鄭富生來到恒源時,昔日的輝煌已經不在,留下的是累累負債和人浮于事。每年的煉油指標只有20萬噸,干部職工處于一種混天度日、吃老本的狀態。1996年招聘了一批人才,大專生走了一半,4個本科生一個都沒留住。
2001年,還在臨邑縣棉麻公司任總經理的王有德通過競聘成為恒源石化掌舵人,力排眾議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徹底扭轉了企業瀕臨倒閉的局面。
“我對改革的最大感受就是公平。”今年51歲的楊文錄目前任恒源石化工會主席,2001年他還在企業計量中心工作。“王總剛來時職工們還很擔心,這改革會不會是‘一陣風’。可一套改革組合拳下來,大家都服了。”
要想經營好企業,必須充分調動每一名員工。2001年,王有德召開第一次員工代表座談會,讓大家暢所欲言,說實話、講實事。但事與愿違,王有德的動員詞雖鏗鏘有力,但偌大的會議室里卻鴉雀無聲。
員工們是有顧慮呀!見此情景,王有德讓所有中層以上干部回避,推心置腹與員工進行交談。一條條意見和建議,詳細地記錄在他的筆記本上,成為企業改革的“第一手資料”。
改革,怎么可能不觸及利益!但王有德堅信,只有堅定改革企業才有出路。
一系列措施隨之推出:一是推行組織變革,打破“大鍋飯”,實行定員、定崗、定薪“三定”和競爭上崗、末位淘汰機制。二是成立崗檢辦,下狠心整治自由散漫、私欲泛濫、損公肥私行為。三是確立“重點發展精細化工”的頂層戰略,延伸產業鏈,做大做強企業。經過改革,企業管理基本理順,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動態格局和人崗匹配、守崗盡責的穩定局面逐步形成。
數字是最有力的佐證:2002年,恒源石化成為當時德州唯一利稅過億元的縣屬企業。2003年實現利稅1.568億元,成為德州第一利稅大戶。2013年入圍中國化工企業500強。2018年成功躋身中國企業500強。
改革這針強心劑,讓恒源贏得了生機,贏得了穩定,更贏得了未來。
從傳統工藝到精細化工 轉思路,恒源步入發展快車道
大刀闊斧的改革,讓恒源石化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彼時的恒源雖然走出瀕臨倒閉的陰霾,但工藝落后、受指標限制、市場開拓能力弱、人才短缺等問題依然突出;對接高端產業的速度和深度有待提高;科技支撐嚴重不足,自主創新有心無力……這些短板成為發展之路上的絆腳石。
王有德明白,企業要想持續健康發展,改革只是手段,關鍵還是要加快轉型步伐,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
意識到科技創新對現代化工企業的重要性,恒源石化力主上馬一系列建設或技改項目,如100萬噸/年重交瀝青、30萬噸/年柴油加氫等,原油加工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明確提出了“開足油頭,拓展化尾,做大做強化工和重點發展精細化工”的發展戰略,各種新研發的高端產品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這些年,每名員工都能感受到企業日新月異的變化:手里的工具越來越新,儀器越來越先進,最重要的是工資翻著個兒地往上漲。
伴隨企業發展步入正軌,恒源石化逐年加大科研資金投入。2001年至2012年間,研發實際投入是建廠前30年總和的4.5倍。
如果說加大科技投入、上馬優質項目、研發高端產品是恒源石化開拓市場的嘗試,那么2015年的退城入園才是真正邁出轉型之路的第一步。
當年,山東省辦公廳發布魯政辦字〔2015〕231號文件提出:危險化學品企業必須進入專門的化工園區,2018年底前原則上必須完成搬遷、轉產或關閉。
“這對我們是個挑戰,更是個機遇。”王有德說。2016年初,恒源石化將“搬遷入園”列入企業工作重點,成立專班全面推動,提出打造高端碳材料轉型升級項目——以油系碳材料綜合開發為戰略定位,重點向高端碳材料及碳材料產業鏈延伸發展,主要生產針狀焦、瀝青組分、鋰電池負極材料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
2022年1月7日,恒源350萬噸/年煉油裝置拆除工作順利通過國家復核驗收,標志著德州地煉產能全面清零。省工信廳數據顯示,恒源石化從停產到拆除僅用4個月,創下全省石化企業保護性拆除最快速度。截至今年10月底,高端碳材料轉型升級項目已具備開工條件。
科技水平實現不斷突破,必須以人才為根本支撐。
人材者,求之則欲出,置之則欲匱。王有德認為,人才是需要發現和激勵的,與其辛苦向外求才,不如細心對內挖掘,拓寬晉升渠道,讓每名員工盡其才、展其能。
今年41歲的劉永德,2006年還是催化車間的一名操作工,雖然學歷不低,還是化學專業出身,但工作積極性總是不高。遵循發揮特長、惜才愛才的原則,公司將酷愛物理的他調配到電工車間。如今,劉永德已經是車間班長。
德州工匠、恒源石化運保車間工程師翟志彬擅長石化設備安裝、檢修、維保,曾參與完成公司重大項目,實現經濟效益1000萬元。“我對管理不在行,雖然技術好,但一直沒有得到晉升。自從公司實行多渠道晉升制度,我不僅收入增長了,也登上了更廣闊的舞臺。”翟志彬說。
人力資源管理部部長趙傳峰介紹,恒源石化變單一的行政晉升為多渠道晉升,實行行政、技師、工程師等多渠道評價晉升機制。此外,隨著2017年海外并購后馬來西亞企業的健康發展和近期碳材料研究院的成立,恒源石化重點招攬以碳材料技術方向為主的碩士和博士,同時對現有員工進行二次培訓,輸送至馬來西亞參與具體生產,真正實現人才各取所需、企業融合發展。
從地方支柱到海外“吞象” 走出去,締造煉油企業并購經典
老國企煥發新生機,不僅要刀刃向內、自我革命,更要著眼于外、積極“走出去”。
2012年,恒源石化構思提出了“煉油向境外轉移、化工向城外轉移”的戰略思路。
2015年,因油價波動,國際上不少煉油企業開始戰略收縮。當殼牌馬來西亞煉油有限公司出讓股權的消息傳來,多年的求索迎來機遇。
“如果在海外建新廠,周期至少4年。殼牌馬油作為馬來西亞第二大煉油廠,地理位置等各方面都與公司發展戰略比較契合,并購對于我們是最好的選擇。”王有德說。
“煉油企業實施海外并購,這在山東還沒有先例,能爭取來政策嗎?”
“荷蘭皇家殼牌是全球能源巨頭企業,并購他們豈不是‘蛇吞象’?”
面對各方質疑,王有德說,機會和政策不是靠等和要來的,而是要勇敢邁出這一步。
“他是一個孜孜不倦的實干家,看準了的事情,就會堅定不移干下去!”全程參與并購的恒源石化原人力資源管理部部長李勇亮深有感觸。他感嘆,在北京與殼牌馬油團隊談判的那4個多月,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并購競標中,恒源石化與國外5家公司同臺角逐。為此,恒源聘請了經驗豐富的“外腦”,協助開展國際并購。并購期間,由于雙方語言、文化以及經營理念等方面的差異,有時一個條款就要談一整天。那段時間,他們中午幾乎都是吃盒飯,晚上9點多到酒店后街去吃地攤,吃完后再研究條款直到凌晨。到后來,小吃攤的老板連他們的喜好都能一一說出來。
談判可謂是一波三折。針對條款中的核心約束條件,王有德突破規則束縛,反復推敲,靈活應變,采取有效的談判策略和技巧,經過2輪15次談判,恒源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打贏了這場并購攻堅戰。
2016年2月正式簽約,恒源以6630萬美元收購殼牌馬來西亞煉油有限公司51%的股權。2017年1月6日更名為恒源煉油有限公司(HRC)。從這一天起,恒源正式接管殼牌馬油,完成了從地方煉油企業向國際化企業進軍的目標。恒源石化的這次并購,也成為國家“一帶一路”項目的成功典范。
如今,恒源石化在馬來西亞擁有恒源煉油有限公司(HRC)、馬來西亞恒源國際有限公司(MHIL)兩家企業。其中,馬來西亞恒源國際有限公司(MHIL)是恒源海外區域中心總部,重點對恒源煉油有限公司(HRC)進行優化管控與業務支撐。作為區域性貿易中心,目前貿易范圍已輻射全亞洲,船運業務已與英國、法國、韓國、芬蘭、希臘、新加坡、日本等建立聯系。通過統一指揮和協調推進,部分產品已實現境內、外市場互補,企業國際國內協同布局、聯動發展局面已經形成。
王有德介紹,海外項目的并購以及高端碳材料轉型升級項目的建成投用,讓恒源石化真正達成了“煉油向境外轉移、化工向城外轉移”這一戰略目標,為企業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和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大膽改革、持久發展,從謀篇布局到精耕細作,從立足當下到遠眺海外,恒源石化用“走轉改”著成了一部老牌油企的發展史,也成就了一部百折不撓的改革史,用信念和初心回應了時代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