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今年136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10月底提前完成,至此,全市累計1233個小區展新顏
14.3萬戶居民幸福升級
記者王秀青通訊員劉國棟
隨著改造工作持續強力推進,我市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展新顏,老住戶幸福感不斷提升,很多搬走的居民又回來了。自2015年啟動至今,累計改造完成老舊小區1233個,受益群眾14.3萬余戶、近60萬人。
以人為本,頂層設計
改造速度居全省首位
“路修平了,樓頂做了防水,下水道進行了雨污分流,小廣場重建了,路燈亮了,充電車棚更方便了……”11月20日,提起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新變化,德城區燃氣公司宿舍居民王德虎如數家珍,言談中滿滿的幸福感。
德城區燃氣公司宿舍建于1999年,共有160戶居民。王德虎一家是老居民,據他介紹,20多年過去了,小區的樓房內部墻面變得斑駁陳舊,平整的路面到處坑洼不平,水電暖等設施老化,停車位不足,給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大伙兒要求改造的意愿強烈。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德城區燃氣公司宿舍被列入2023年老舊小區改造計劃。3月動工,8月底竣工。王德虎點贊:“我們小區實施了十幾個改造項目,大伙兒很滿意。”
據市住建局物業管理科科長陳新林介紹,包括德城區燃氣公司宿舍在內,今年全市共投入資金3.2億元,改造136個老舊小區,改造速度位居全省首位。
老舊小區承載著民生煙火,傳承著市井記憶,但隨著社會發展,老舊小區年代久遠、設施陳舊的短板逐漸暴露出來。據統計,全市2005年底之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共有1398個,涉及群眾17.5萬余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持頂層設計,先后將其列入“十三五”“十四五”規劃,組建了領導小組、出臺了實施方案、明確了技術標準、制定了“藍黃紅”三色管理制度。
老舊小區改造于2015年在中心城區率先啟動,逐年持續增加改造規模、豐富改造內容。其間,市主要領導多次現場調研,住建部門強化督導,通過專題會議部署,實行周調度、月排名、季通報、問題追蹤、專刊簡報等制度,層層傳導壓力,嚴格把關,全力打造群眾放心的精品工程。各縣市區積極推動,制定實施方案、作戰圖,實干快干,全市上下一心,切實把這項民生工程辦好。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投資36.7億元,已改造老舊小區1233個,惠及群眾14.3萬余戶,完成改造總量的88%。其中,2000年底前建成的小區完成改造1081個,惠及群眾11.42萬戶,群眾的居住環境得到改善。
同時,圍繞破解發動居民參與共建、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多渠道籌措資金、拓展改造實施單元、健全標準體系、落實物業服務保障以及適老化等難題,積極打造老舊小區改造樣板項目。其中,天衢新區新城市花園、寧津縣人民醫院盛西家園、臨邑縣廣場小區、夏津縣電視臺家屬院片區等4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被列入山東省城市更新示范項目。
尊重民意,一區一策
改到群眾心坎里
“我們小區共有5棟樓、140戶住戶。改造前,住建部門、社區都派人來征求意見,小區怎么改,居民說了算。大伙兒訴求比較集中的包括墻體保溫、停車難、車棚不能充電等問題,如今都得到了解決。”11月20日,在平原二中家屬院,在樓下遛彎兒的居民李巖回憶,3月動工時,還選出了3名監督員,全程參與,從改造項目、施工方案到工程質量,都有發言權。
平原縣西苑小區建成于20世紀90年代,年久失修,今年將其納入改造計劃,重點破解群眾反映強烈的住宅樓沒有做外墻保溫等問題。居民賈立民點贊:“舊樓穿新衣,建筑主體多了一層保護,減輕了風雨潮濕的影響,同時將提高冬季室內溫度。”
據平原縣房管中心副主任郝光義介紹,今年平原縣共改造小區39個、涉及1976戶,嚴格落實一區一策,確保好事辦好。
老舊小區改造的最終目的,是讓居民“住有宜居”。推進過程中,我市堅持“為民”宗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動員群眾廣泛參與,利用微信群、小程序、調查問卷、議事會議等形式,真正做到改造前問需于民、改造中問計于民、改造后問效于民。突出“便民”導向,結合居民意見、小區實際制定方案,改造提升原有設施,配建群眾需求強烈的停車、充電、節能改造等設施。2023年老舊小區改造中,新建雨污分流管網32千米;更換改造供水管道18.34千米;更換改造供暖管道55.6千米,115個小區實現集中供熱,惠及居民8766戶;供氣管線改造10.5千米;新增外墻保溫25.6萬平方米;路面改造14.05萬平方米;84個小區完成弱電線通信線纜整治;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電梯190部。
建于2004年的寧津縣盛西家園,共有樓房6棟、24個單元,居民240戶,目前,小區24個單元已全部加裝了電梯。臨邑縣瑞安一區家屬院今年加裝了8部電梯,居民享受到了一鍵直達的便利。“以前,上下樓得歇好幾回,要是提著東西,更是發愁。現在有了電梯,手指一按,出門遛彎兒、買菜很輕松。感謝政府的好政策。”居民馬光義點贊。
引進紅色物業,配好“管家”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改好后,老舊小區如何管好?”陳新林介紹,立足“安民”目標,我市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結合紅色物業建設三年行動,或同步引進優質物業,或推動居民自治,通過多種形式的物業管理模式,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
今年改造的136個小區中,成立小區黨組織的105個,組建小區業委會的91個,實施物業管理的129個,實施專業化物業管理的93個。
“小區改造后,專業公司進駐,每平方米收取0.36元物業費,每天都有人打掃衛生,環境干凈舒適。”臨邑縣人民醫院家屬院共有6棟樓、204戶居民,今年6月底改造結束后,引進了專業的物業管理公司。居民夏德利很滿意,他說,物業介入管理,以前困擾居民的很多難題都被一一化解,居民幸福指數得到大幅提升。
德城區在“長效管理,物業先行”方面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德城區住建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德城區在改造工程招標確定施工單位時,明確要求施工單位需同時具有自持物業或控股物業并確保3年物業服務期,在確定施工單位的同時也確定了物業管理服務單位,防止了“前改后亂”問題出現。物業企業全程參與施工階段及竣工驗收過程,全面進行物業管理服務。
我市老舊小區改造的標桿北園小區、鄒李小區分別引進了城建物業、聯興金友物業,專業的服務受到居民歡迎。德城區鄒李小區居民陳同富介紹,小區原來環境臟亂差。物業介入管理后,不僅環境得到了改善,施劃了停車位,還安裝了監控,新增了門禁卡和門衛,居民住得更安心。